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引發風險資產大跌,全球經濟受到打壓。服裝行業僅僅是消費行業中的一個縮影,疫情之下居民足不出戶,沒有了往年的春節購物潮,服裝企業在疫情期間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另一方面,棉花作為服裝產業的原材料,受到下游消費、疫情以及外部市場的影響,從最高點近乎跌去了30%。
最新數據顯示,前三月全球棉花消費2573萬噸,全球棉花產量2647萬噸;全球棉花供過於求。假設國外與中國疫情防控周期類似,疫情導致全球失去2個月消費量,則將減少約429萬噸消費量,加劇全球棉花供過於求的狀況。
2020年3月,美國股票市場連續熔斷,原油期貨連續跌停。在海外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紛紛降低倉位控制風險。在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機構只能拋出其他風險資產來補足保證金。國內外棉花期貨也連續大跌,難以獨善其身。
從基本面來看,棉花期貨註冊倉單從2019年10月的低谷逐步回升,並在近期創出新高。紡織業新增訂單不足,尤其是海外疫情有失控跡象,諸多快銷服裝品牌也採取臨時性關店行動,使得出口需求的預期更為悲觀。目前儘管棉價已經明顯低於新棉成本,屬於低估水平,但疫情仍在向縱深發展,對需求衝擊的拐點仍未見到。
目前低迷的消費市場已經讓棉花價格跌入低谷。自棉花期貨2004年上市以來,出現過兩次觸及一萬元/噸價格的行情,一次在2008年,一次在2016年。回顧20世紀末中國進行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棉花價格最低點出現在2001年,觸及8000元/噸。棉花價格三次低點面臨不同的宏觀和行業背景。
復盤棉花期貨市場的歷史暴跌事件,溫故方能知新。重大波動事件一直是金融市場的一部分,過去是的,未來也是。因此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復盤,理解波動性的規律和特徵,可以為交易者在未來的操作中提供一個可行性框架。
今日,國內期貨市場開盤多數下跌,農產品跌幅居前,棉花期貨主力開盤跌超3%,白糖、棉紗、菜粕、豆二跌超2%,鐵礦、焦炭、玻璃、橡膠、PTA、矽鐵、豆粕跌超1%。液化石油氣、乙二醇、瀝青、塑料漲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