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纖按用途不同主要分為紡紗制線用、填充用、非織造用三大類。紡紗制線是短纖最主要的用途,包括棉紡和毛紡兩方面。
棉紡和毛紡分別指用棉型和毛型纖維紡紗。棉紡用量較大,主要包括滌綸純紡、滌棉混紡、滌粘混紡和生產滌綸短纖縫紉線。毛紡主要包括滌腈、滌毛混紡和製作毛毯等。
填充主要是短纖以填充物的形式,作為家裝填充料和服裝保暖材料,如床上用品、棉服、沙發家具、毛絨玩具等的填充。此類短纖多為中空滌綸短纖。
非織造是短纖用途的延伸,近年來發展較快。非織造布的應用較為廣泛,如水刺無紡布主要應用在濕巾、醫療等領域,土工布、革基布、油氈基布等主要用於工程領域。
目前市場上規模占比最大的為原生紡紗用滌綸短纖產品。
自4月下旬以來,自身利潤情況較好且需求表現尚可使得國內短纖企業生產意願較強,裝置開工一直保持在80%以上高位,並且整個夏季裝置開工呈現持續攀升態勢。
進入10月後,受終端訂單提振,短纖裝置開工進一步提升至89%以上。截至10月22日當周,國內滌綸短纖周度開工率為89.84%,環比上升0.45%,較2019年同期大幅提升11.39個百分點,創2015年有記錄以來歷史新高。
由於下游市場通常會間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集中補庫,因此短纖市場產銷會呈現出明顯的脈衝式回暖,即當下游企業進行集中補庫時,短纖產銷會大幅提升,而當集中補庫結束後,短纖產銷會歸於平淡。
受國內市場需求回升以及海外訂單尤其是印度方面訂單回流影響,終端企業出現了大規模集中補庫的情況,導致10月短纖市場產銷處於「火爆」狀態,10月8日與10月15日當周更是連續兩周周均產銷超過180%。
「十一」長假後的聚酯、棉紡產業鏈行情走勢犀利,主要驅動在於內需集中補貨、外單適當下達等需求驅動,剛需與投機需求集中發力,產業鏈自下而上的一波上漲行為帶動期市上行。
特別是棉花相關產品,上漲幅度要遠大於化纖產業鏈相關品種。在短纖供應增量短期有限的背景下,後期行情走勢的關鍵在於終端需求如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