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中國儲能產業在政策驅動和技術突破的雙重推動下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2024年2月,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突破7500萬千瓦,等效利用小時數較上年翻倍達到1000小時。與此同時,行業面臨價格競爭加劇、技術疊代加速與標準體系完善等多重挑戰,正從規模化發展階段向全面商業化轉型的關鍵節點邁進。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近三年來儲能企業註冊量激增,但2024年註銷及吊銷數量同比翻倍增長。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行業競爭已陷入"價格內卷"困境,部分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採取低價策略,導致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這種非理性競爭不僅削弱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能力,更可能造成產業鏈質量風險。數據顯示,交易型儲能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電力市場高效參與,成為突破成本困局的重要方向。
行業專家強調,高端材料研發與安全標準體系的完善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新型儲能系統在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半固態電池已達400Wh/kg)、原材料成本下降(降幅超30%)等方面取得突破,但基礎數據積累不足和算法應用滯後仍制約技術轉化效率。2025年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AI算法已實現電池健康度預測精度超過95%,使儲能設備壽命延長10%15%。
人工智慧正在重構儲能產業價值鏈。虛擬電廠通過智能聚合分布式資源,在歐美試點項目中將收益提升20%;鈉離子電池開始商業化應用,壓縮空氣與液流電池有望在年內落地吉瓦級項目。技術路線多元化趨勢下,具備軟硬體集成能力的企業更易占據市場優勢地位。
總結來看,中國儲能產業正處於規模擴張與價值重構並行的轉折期。儘管國內外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但技術創新(如固態電池量產)、標準體系完善和AI深度賦能將推動行業加速向市場化方向轉型。隨著2025年關鍵技術突破節點臨近,儲能系統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能力將持續增強,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更多儲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儲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