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小米空調代工模式及武漢智能工廠投產動態引發行業熱議。作為智能家居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小米通過與四川長虹美菱的深度合作加速布局空調市場,但隨著自主生產計劃推進和市場競爭加劇,其代工產業鏈正面臨毛利率下滑、技術積累不足等挑戰。這一系列動向不僅折射出小米供應鏈策略的調整方向,也暴露出傳統家電企業轉型中的關鍵矛盾。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小米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長虹美菱自2017年起為小米提供空調貼牌生產服務,2024年空調業務收入達154.07億元,同比增長33.2%,占總營收的53.87%。然而這一核心板塊毛利率僅為7%,顯著低於冰箱冰櫃業務的15.43%。數據顯示,國內代工業務規模擴大和海外市場低價競爭是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下滑至11.2%(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的主要原因。儘管代工利潤空間有限,但長虹美菱仍強調其「高於自營」,反映出傳統製造企業在品牌溢價能力上的不足。
小米空調的研發設計與品控體系由小米糰隊主導,長虹美菱僅承擔生產環節。這種合作模式雖快速擴大了小米的產能布局,卻限制了代工方技術積累空間。例如2024年推出的Q7D、Q7V等新品雖在市場推廣中強調技術創新,但關鍵專利與核心工藝仍由委託方掌控。這使得長虹美菱難以通過產品疊代建立差異化優勢,在行業價格戰中陷入被動。
隨著小米武漢智能家電工廠預計年內投產,其空調供應鏈將逐步從完全外包轉向自主生產與代工並行的混合模式。這一轉變對現有合作夥伴形成雙重壓力:一方面需應對訂單規模波動風險;另一方面要加速自身技術升級以保持競爭力。長虹美菱在2025年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品牌優先」和「高附加值產品攻堅」,試圖通過海外渠道擴張、變頻技術推廣等舉措提升利潤率,但短期內仍面臨與委託方利益再平衡的挑戰。
在空調出口領域,長虹美菱2024年表現亮眼,通過開拓新區域市場和優化客戶結構實現突破。其「有利潤的規模增長」策略聚焦於強化品牌代理體系,並計劃通過推高附加值產品(如變頻機型)改善盈利結構。然而全球家電市場競爭加劇背景下,如何在保持出貨量的同時避免陷入低價競爭陷阱,仍是企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總結:代工合作與自主進化間的平衡藝術
小米空調產業鏈的動態調整折射出現代製造業的典型矛盾——規模擴張與利潤增長的平衡難題。長虹美菱通過代工業務實現了營收快速增長,但技術話語權缺失導致盈利能力受限;而小米加速推進自有工廠建設,則預示著品牌方對供應鏈控制權的爭奪升級。未來雙方合作模式能否持續,既取決於市場環境變化,更考驗企業能否在核心技術積累、渠道布局和成本管控間找到最優解。這一案例為行業提供了觀察代工經濟轉型與智能製造落地的重要樣本。
更多小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