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5日,國家電網新疆區域傳來重大技術突破消息。隨著能源體系加速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構建大容量、高效率的電力通信網絡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核心需求。在此背景下,國內首個單波400G波分系統在超長距無中繼傳輸領域取得關鍵性進展,為電網信息承載能力提升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國家電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聯合行業技術力量,在750千伏巴州—羅布泊段光纜線路上完成重大創新。通過搭建單波400G波分系統,成功實現了355公里無中繼傳輸鏈路的穩定運行。這一突破不僅刷新了國內電力通信領域的傳輸距離紀錄,更標誌著我國在超高速、大容量光網絡技術領域邁入新階段。測試過程中,在羅布泊端額外疊加100公里光纖後,系統仍保持各項性能指標達標,驗證了技術方案的強大可靠性。
電力通信網絡的獨特性對技術創新提出嚴苛要求:特高壓線路光纜站點間距普遍超過200公里,且多採用OPGW複合地線結構。這種特殊應用場景導致傳統波分系統在超長距傳輸時面臨光路損耗大、非線性效應顯著等難題。項目團隊通過1年技術攻堅,針對性開發出高階拉曼放大模型,並創新性優化了光功率均衡算法與非線性抑制策略,有效解決了大容量信號的長距離衰減問題。
本次技術突破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三個維度:首先是傳輸容量提升,單波400G較現有100G系統實現帶寬4倍增長;其次是傳輸效率優化,在355公里無中繼場景下成功消除傳統系統的再生節點需求;最後是抗干擾能力增強,通過非線性補償技術將誤碼率控制在國際標準以下。這些創新使電力骨幹網可同時承載更多調度數據、視頻監控及分布式能源接入業務。
該傳輸鏈路的成功試點對電力行業具有深遠影響:一方面大幅提升跨區域電網的實時數據交互能力,支撐新能源併網的精準調控;另一方面通過降低中繼站點建設需求,顯著節約特高壓線路運維成本。未來隨著技術推廣,400G波分系統將逐步覆蓋西北、西南等大型能源基地互聯通道,為構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奠定堅實通信基礎。
此次突破標誌著我國在超高速光傳輸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關鍵跨越。通過持續攻克電力通信網絡的技術瓶頸,未來電網不僅能承載更複雜的智能控制指令,還將成為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這項創新成果不僅服務於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更為全球特高壓電網數位化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更多電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