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鎢業擴張下的隱憂:廈鎢新能高溢價收購背後的多重風險

鎢業擴張下的隱憂:廈鎢新能高溢價收購背後的多重風險

2025-05-16 16:10:1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一、關聯交易引發市場質疑:業績低迷下的戰略轉向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廈鎢新能宣布以1.2億元收購控股股東廈門鎢業持有的豪鵬科技47%股權,並同步斥資7887萬元收購其海滄分公司二次資源業務資產組。合計近2億元的交易規模疊加80.36%的高溢價,引發市場對關聯交易公允性及戰略必要性的廣泛質疑。此次資本運作恰逢公司連續兩年業績下滑、行業競爭加劇之際,凸顯出企業在產業鏈整合與財務壓力間的艱難平衡。

  二、盈利能力持續承壓:營收淨利雙降暴露核心困境

  數據顯示,廈鎢新能2023年實現營收173.11億元,同比驟降39.79%;歸母淨利潤5.27億元,降幅達52.93%,較2022年峰值縮水超五成。至2024年,業績進一步惡化:全年營收降至132.97億元(23.19%),淨利潤4.94億元(6.33%)。即便2025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微增4.84%,但營收同比仍下滑9.77%,顯示行業需求疲軟未根本扭轉。作為核心產品的三元材料,其銷量在2023年同比下降19.39%,雖因高電壓產品放量帶動季度回升,但全年市場需求增速放緩趨勢難改。

  三、估值爭議與融資壓力:80%溢價背後的合理性存疑

  此次收購標的豪鵬科技的評估增值率高達80.36%,其帳面價值1.41億元對應2.55億元評估值。儘管公司強調電池回收業務的戰略價值,但對比行業案例可見監管對高溢價關聯交易的審慎態度。例如同行業上市公司曾因超180%的收購溢價遭問詢,而廈鎢新能此次估值合理性同樣面臨拷問。值得關注的是,企業近年頻繁通過資本市場"輸血":2022年累計融資超50億元,其中定增募資71.96元/股的35億元中,近七成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還貸,折射出流動性壓力與擴張需求間的矛盾。

  四、行業競爭加劇與盈利困境:毛利率持續低於同行水平

  在鋰電池賽道價格戰白熱化背景下,廈鎢新能盈利能力顯著落後於同業。2024年公司毛利率僅9.75%,較廈門鎢業16.69%的集團平均水平差距明顯;2025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下滑至9.59%,遠低於中偉股份等競爭對手約12%的水平。核心矛盾在於三元材料受磷酸鐵鋰替代衝擊,疊加行業產能過剩壓力。儘管企業布局電池回收業務試圖構建產業鏈閉環,但該領域尚處早期階段,短期難以扭轉盈利頹勢。

  五、戰略擴張與風險並存:政策不確定性下的雙重挑戰

  國家雖出台設備更新等刺激政策,但鋰電池行業仍面臨政策與市場雙重變數。廈鎢新能此次收購被包裝為完善"資源材料回收"產業鏈閉環的舉措,實則暗含控股股東資產注入的複雜動機。若未來新能源需求不及預期或整合效果不佳,企業可能面臨業績進一步惡化、股價承壓及投資者信任危機。在行業競爭加劇與產能過剩風險下,高溢價關聯交易更被質疑為緩解財務壓力的權宜之計,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升級。

  總結:產業鏈閉環還是利益輸送?

  廈鎢新能在業績持續下滑、盈利疲軟背景下推進高溢價關聯交易,既暴露了其拓展電池回收業務的戰略訴求,也凸顯出資金鍊緊張與市場擴張間的現實矛盾。儘管公司試圖通過垂直整合強化競爭力,但80%的估值溢價、行業競爭白熱化及政策不確定性疊加,使得此次收購成為考驗企業戰略定力與發展韌性的關鍵節點。若無法有效解決盈利模式困境並實現資源整合協同,這場看似"閉環"的戰略布局或將演變為懸頂之劍,加劇未來經營風險。

更多鎢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鎢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