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正值我國夏收關鍵期,全國冬油菜收穫進度已超四成,單產水平預計較去年提升。作為糧油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油料作物生產正通過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實現穩產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油料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冬油菜種植面積連續七年保持增長態勢,2023年突破1.1億畝大關。其中長江流域作為核心產區,承擔著全國八成以上的油料產能。江西通過"稻油輪作"模式將冬閒田利用率提升至新高度,全省油菜種植規模達21.91萬畝,總產量預計突破2萬噸。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油菜收割也進入高峰期,區域協同效應顯著增強。
在九江武寧等主產區,全程機械化作業將單畝收割時間壓縮至10分鐘以內,較傳統人工效率提升數十倍。"稻油輪作""稻稻油"等新型種植模式有效破解耕地資源約束,通過秸稈還田技術每年可節省肥料成本近100元/畝。江西吉安等地創新實施農旅融合,打造"春賞花、夏收籽"產業鏈閉環,實現農業經濟多元化增值。
中央財政統籌30多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耕地輪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農業農村部通過組建8個工作組下沉16個主產區開展技術指導,推廣30餘套綠色增效模式。數據顯示,油菜籽畝均產量較去年實現穩中有升,為完成全年糧油生產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從良種選育到智能農機應用,再到產後加工增值,我國正系統推進油料產業全鏈條升級。通過建立"專家包縣""農技員聯戶"機制,關鍵技術普及率持續提升。貴州等地通過規模化經營主體培育,有效打通產銷對接通道,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當前,我國油料生產已形成政策引導、科技支撐、市場聯動的良性發展格局。隨著單產提升行動向縱深推進,預計全年油菜籽總產量將再創新高,為保障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提供堅實基礎。這種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發展模式,將持續釋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更多油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