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初夏的南京溧水區晶橋鎮,廣袤田野間翻湧著金色波浪。隨著聯合收割機在油菜田中穿梭作業,沉甸甸的果實化作顆粒歸倉的喜悅。通過科技賦能生態循環農業、農旅融合激活產業活力、機械化保障全程增效等多措並舉,這片土地正以「富硒+」模式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油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晶橋鎮芝山村今年種植的1500畝富硒油菜迎來豐收,每畝產量達175公斤,較往年顯著提升。通過與高校科研力量合作研發的炭基有機肥技術,將養殖廢棄物轉化為天然肥料,既減少污染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該技術還助力當地入選全省第一批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推動土壤硒含量自然提升,為農產品注入健康附加值。目前,芝山村生產的富硒大米已通過「芝山晶韻」品牌推向市場,以12元/斤的售價供不應求。
從春日油菜花開到金秋果實歸倉,晶橋鎮創新構建「賞花+產業」的全鏈條發展模式。今年春季舉辦的五彩晶橋鄉村休閒遊吸引遊客超5萬人次,「網紅打卡地」效應帶動周邊民宿、餐飲消費增長。豐收季的油菜籽不僅成為農戶增收的「金豆子」,更延伸出富硒菜籽油加工等精深加工產業鏈,預計本月底首批產品將上市銷售。這種以農帶旅、以旅促產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晶橋鎮通過組建專業技術指導團隊和調配56家合作社機械力量,確保油菜收割科學高效推進。農業服務中心採用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技術,為農田定製「營養餐」,實現肥料利用率最大化。目前全鎮8800畝油菜已進入集中收穫期,後續2.6萬畝小麥也將於本月底全面開鐮。全程機械化收割、脫粒及烘乾設備的應用,有效降低損耗並保障糧食品質。
金秋時節的晶橋鎮大地鋪展著豐收畫卷:富硒生態技術夯實農業根基,農旅融合拓展產業邊界,科技裝備提升生產效能。這片土地正以創新實踐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三產聯動」的鄉村振興路徑,在希望田野上續寫更加豐盈的未來。
更多油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