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1-4月,我國電子商務依託內外貿一體化優勢與全球化供應鏈布局能力,在消費提質、外貿轉型和國際合作三大領域持續突破。數據顯示,數字產品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8.4%,其中智能機器人銷售激增87.6%,成為推動雙循環經濟的重要引擎。通過強化國內大循環基礎作用與外循環牽引功能的協同聯動,中國電商產業正以創新供給激發消費活力、以數位化賦能重塑全球貿易規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1-4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7%,品質化消費需求顯著提升。第七屆雙品網購節通過精準匹配品牌與市場,有效擴大優質商品供給規模。數字消費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系統等科技產品分別實現87.6%和16%的銷量增幅;以舊換新服務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15類家電及數碼產品線上銷售額增長11.5%,其中手機等3類擴圍數碼品類增速達18.5%。在政策引導與供給優化疊加效應下,在線文娛、在線旅遊等網絡服務消費同比增長超25%,成為拉動整體消費升級的關鍵力量。
通過搭建「訂單直采+外貿專區」綜合服務體系,電商平台已吸納3100餘家次外貿企業入駐,形成超過11億元的外貿專區銷售額與百億元級直接採購規模。4月啟動的產業電商惠企對接活動,在河北等地開展超200場精準供需對接會。浙江、廣西等17個省份通過專項活動促成近5700家外貿企業與平台達成合作,加速推進「同線同標同質」產品內銷轉型。
中國已與34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夥伴關係,「跨境支付標準統一」等創新舉措覆蓋東協市場,電子提單標準通過國際合規認證。全年規劃的40場國際合作活動密集展開:上合組織電商工作組會達成30餘項合作意向;非洲好物網購季助力盧安達、肯亞200餘款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東協專場雲課堂首次設立海外線下分會場,培訓覆蓋區域經濟參與者超千人。截至當前,夥伴國國家館數量突破120個,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全球貿易樞紐網絡。
跨境電商合作先行區在跨境支付、電子單證等領域實現標準化突破,推動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貿易數位化新規則。通過建立與東協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絲路電商」正從技術標準輸出向治理體系共建深化轉型,為全球供應鏈韌性提升提供中國方案。
總結來看,2025年前四個月我國電子商務在消費提質、外貿轉型和國際合作三大維度均取得顯著成效:智能機器人等高附加值產品領跑市場增長,內外貿一體化機制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壓力,「絲路電商」朋友圈持續擴容推動規則制定權向發展中國家傾斜。隨著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縱深推進,中國電商產業將在暢通雙循環中繼續發揮樞紐作用,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可持續動能。
更多智能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