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存儲技術突破:DRAM與NAND的未來進化路徑

存儲技術突破:DRAM與NAND的未來進化路徑

2025-05-24 10:20:23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日前舉辦的「IMW 2025」大會上,三星電子展示了其在存儲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蓋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的技術演進方向。隨著半導體工藝逼近物理極限,如何通過結構創新提升存儲密度與性能成為行業焦點。從傳統平面結構到三維堆疊,再到材料層面的突破,本次技術分享揭示了存儲領域持續突破的關鍵路徑。

  一、DRAM單元的微型化突破:從6F²到4F²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存儲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DRAM單元選擇電晶體經歷了顯著演變。早期平面n溝道MOS FET因短溝道效應與漏電流問題,在21世紀初被橫向微型化的創新結構取代。通過將字線、位線觸點和電容器嵌入襯底,2010年代的「6F²」布局使單元面積減少25%,成為大容量DRAM的標準方案。然而,隨著工藝節點進入10nm以下,「6F²」架構面臨極限,三星提出垂直通道電晶體(VCT)技術,將溝道方向從橫向改為縱向排列,實現理論最小的「4F²」布局。其專利設計「S2CAT」通過自對準工藝優化了位線與字線間距(分別為3F和2F),為下一代「0A代」DRAM鋪平道路。

  三維堆疊技術進一步推動DRAM密度提升。三星展示的「VS-CAT」架構將存儲單元垂直堆疊,同時採用階梯式位線提取結構,配合外圍電路鍵合工藝,顯著減少矽片面積占比。這種3D DRAM原型通過多層單元陣列疊加,在保持性能的同時實現容量數量級增長。

  二、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挑戰與創新:鐵電材料推動多值存儲

  平面NAND快閃記憶體在2010年代初因干擾問題和電荷保留能力不足而遭遇瓶頸,垂直堆疊的3D NAND成為關鍵轉折。通過將單元串從水平轉向垂直排列,其容量在十年間實現數量級增長——從最初的32層發展至當前超過300層的結構,並支持4位/單元的多值存儲。然而隨著堆疊高度增加,工藝挑戰凸顯:更深層次蝕刻導致字線間距縮小,加劇了相鄰單元干擾。

  為解決這一問題,行業轉向鐵電薄膜技術替代傳統氮氧化物絕緣層。鐵電材料通過極化方向而非電荷積累決定邏輯狀態,在300層NAND原型中實現了編程電壓降低與閾值波動抑制,並成功驗證8級(3位)至16級(4位)的多值存儲能力。此外,將CMOS電路置於存儲陣列下方(CuA架構),進一步提升了晶片面積效率。

  三、存儲技術未來方向:多元化路徑與跨維度創新

  除三星的技術路線外,其他研究團隊展示了多樣化探索方向:純金屬柵極工藝使3D NAND層間距縮小至30nm;新型Si溝道快速外延生長技術提升製造良率;兼容邏輯電路的嵌入式快閃記憶體方案則實現了28nm HKMG CMOS與分柵結構的結合。在DRAM領域,3D X-DRAM通過雙字線垂直位線設計優化存取速度,而氧化物半導體單片堆疊技術則將平面FET與垂直電晶體結合,構建出1Mbit 3D DRAM原型。

  總結來看,存儲器技術正經歷從二維微型化到三維結構創新的範式轉移。DRAM通過垂直通道和多層堆疊突破面積限制,NAND藉助鐵電材料實現更高密度的多值存儲。儘管面臨工藝複雜度、功耗控制等挑戰,這些技術探索為延續摩爾定律提供了可行路徑,預示著未來十年存儲器性能與能效將呈現指數級提升。

更多存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存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