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6月5日,在全國有色金屬雙碳大會上發布的最新進展顯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正以系統化布局和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在"十四五"收官之際交出亮眼成績單,並為"十五五"規劃蓄力儲能。通過構建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體系、推動技術標準國際互認等舉措,全行業綠色轉型持續向縱深推進,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在落實雙碳目標上取得系列標誌性成果:鋁冶煉率先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低碳冶煉技術實現全球領跑;能源結構優化提升至新水平。2024年6月上線的行業環境產品聲明(EPD)平台,一年來已制定23項產品種類規則(PCR),完成鋁、銅等主要產品的碳足跡量化模型構建,並搭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碳足跡資料庫框架。值得關注的是,《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電解鋁》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標誌著我國在工業領域碳核算標準建設中邁出關鍵一步。
針對產業鏈各環節特徵差異,行業創新性建立覆蓋氧化鋁生產(區分國產礦與進口礦)、預焙陽極製造、電解鋁液等核心工藝的碳足跡因子體系。最新發布的電解鋁產品碳足跡因子1.0版本,基於全國28家代表性企業的實景數據採集,科學考量電力結構、資源稟賦及工藝差異等因素,覆蓋近20%電解鋁產能規模。這一成果為精準實施碳排放強度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據。
面向"十五五"規劃目標,行業將重點推進三項核心工作:一是完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量化規則體系並推動國際互認;二是動態更新細分領域資料庫,持續擴大產品覆蓋範圍;三是探索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通過構建總量強度雙控機制,形成從原料開採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標準網絡,助力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當前國際社會加速推進氣候治理進程,主要經濟體綠色政策與貿易規則深刻重塑產業鏈格局。有色金屬行業以高度政治自覺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通過強化碳數據基礎能力建設,在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同時培育低碳競爭新優勢。2025年上線的行業碳足跡資料庫1.0版本,不僅為政府監管提供決策支撐,更為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注入綠色動能。
總結展望:
從標準體系創新到資料庫建設,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正以系統化思維和精細化管理推動雙碳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構建符合國情、銜接國際的碳管理體系,既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也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開闢新空間。隨著"十五五"規劃深入實施,預計將在關鍵工藝降碳技術突破、全鏈條標準互認機制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有色金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