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技術疊代加速的背景下,我國專用車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據工信部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專用車企業總數突破800家,但頭部企業憑藉智能化、數位化優勢占據超60%市場份額。本文以江蘇省智能工廠評選結果為切入點,結合揚州通華等標杆企業的實踐案例,解析當前專用車行業競爭態勢與轉型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專用車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近年來,「智改數轉網聯」戰略成為專用車行業的核心關鍵詞。2024年工信部發布的《實數融合典型案例名單》顯示,全國僅有15%的專用車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而具備5G工廠認證的企業占比不足8%。江蘇省作為製造業大省,在智能工廠建設領域表現突出,2025年新增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36家,其中揚州通華憑藉全鏈路數位化能力成為行業標杆。這一趨勢表明,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正推動專用車產業從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深度轉型。
作為中集車輛「星鏈計劃」的核心載體,揚州通華在智能工廠建設中實現了三個關鍵突破:一是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打通設計、生產、物流全流程,將訂單響應周期縮短40%;二是運用5G+AI視覺技術實現車身焊接精度達±0.2mm,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9.3%;三是構建能耗動態監測系統,單位產值能耗較行業均值降低28%。這些數據印證了智能化投入對專用車企業競爭力的顯著提升作用。
當前專用車市場競爭呈現兩極分化態勢:頭部企業依託智能工廠建設形成「研發-生產-服務」一體化能力,而中小型企業因資金和技術限制面臨生存壓力。以揚州通華為例,其入選2024年《5G工廠名錄》後,訂單量同比增長37%,海外出口占比提升至41%(主要面向東協與中東市場)。這表明,在新能源物流車、特種工程車輛等細分領域,具備數位化生態構建能力的企業正逐步掌握定價權和標準制定權。
據行業預測,2025年我國專用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0億元,但競爭焦點將從單一產品轉向「硬體+軟體+服務」組合。揚州通華的實踐表明,通過持續疊代智能工廠系統,企業可實現遠程故障診斷、設備預測性維護等增值服務,客戶粘性提升超35%。未來三年內,具備數據資產沉澱能力的企業將進一步擴大優勢,推動行業向「製造即服務」的模式演進。
總結
當前專用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已進入深水區,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企業需在技術投入、生態協同和全球化布局中尋求平衡。揚州通華案例表明,通過深度融合數位技術與產業場景,專用車製造商不僅能突破傳統產能瓶頸,更能構建面向未來的競爭壁壘。隨著2025年省級智能工廠評選結果落地,這一趨勢將在更大範圍內重塑行業格局。
更多專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專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