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境內航班充電寶安檢合格率已從新規前的68%提升至91%,行業合規化進程顯著加速
隨著航空安全標準持續收緊,中國民航局於近期實施的充電寶攜帶新規引發廣泛關注。新規要求旅客在境內航班中僅能攜帶符合3C認證、標識清晰且未被召回的充電寶登機。這一政策不僅重塑了航空安檢流程,更對充電寶製造與零售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基於最新行業動態及監管動向,深入分析充電寶市場的合規挑戰與投資潛力。
自6月28日起,中國境內航班全面執行充電寶攜帶新規。旅客需確保所攜充電寶具備清晰可辨的3C認證標識,且不得屬於被召回型號或批次。上海虹橋機場等主要樞紐在防爆檢查階段即開始提示旅客注意充電寶合規性,並設置醒目提示牌強化政策宣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機場對政策執行存在差異化:深圳機場提供7天免費暫存服務,而虹橋機場則禁止未標註3C標識的國外品牌充電寶通過安檢。數據顯示,新規實施首周已導致約12%旅客因攜帶不合格產品遭遇行李扣留。
與國內嚴苛監管形成對比的是,海外機場對充電寶的安檢要求相對寬鬆。多數歐美機場僅需額定能量不超過160Wh即可攜帶登機,且無強制3C認證要求。這種差異為充電寶製造商帶來雙重挑戰:既要滿足國內市場合規性需求,又需在出口產品中平衡國際標準與成本控制。行業數據顯示,具備雙標識(3C+CE)的高端充電寶市場占有率已從2024年的18%躍升至當前的35%,預計未來三年內將占據45%以上市場份額。
新規實施後,被扣留充電寶的規範化處理成為新課題。深圳機場已建立專業流程:旅客可將召回型號產品交由指定櫃檯自棄處理,機場隨後統一移交具備資質的危廢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置。值得注意的是,二手平台出現「查收充電寶」低價轉賣現象,部分賣家以16.8元/塊的價格兜售未通過安檢的產品。這一灰色交易不僅違反民航局規定,更可能因電池濫用引發安全隱患。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充電寶回收處理市場規模預計突破32億元,專業危廢企業正成為政策紅利的主要受益方。
在鐵路運輸領域,中國12306客服明確表示暫不強制檢查充電寶的3C標識,僅要求額定能量≤100Wh且標誌清晰。這種政策差異導致航空與高鐵場景下的產品需求出現分化:航空公司合作供應商需重點保障合規認證,而高鐵配套充電寶則可側重輕量化設計與價格優勢。市場監測顯示,具備雙重適配性的模塊化充電寶產品線正成為行業創新焦點,其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已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在25%以上。
2025年的中國充電寶行業正處於監管重構關鍵期。民航新規加速了市場洗牌進程,倒逼企業強化質量管控與認證投入;國際標準差異催生跨境合規服務需求;而回收處置體系的完善則開闢出新的投資藍海。未來市場競爭將圍繞「安全合規+功能創新」雙維度展開,具備全產業鏈整合能力的企業有望在政策紅利期占據先機。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產品認證動態、危廢處理技術突破及多場景適配性研發三大核心領域,以把握行業變革帶來的結構性機遇。
更多充電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充電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