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定調新型城鎮化建設方向後,我國鋼材市場正經歷供給結構優化與需求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隨著城中村改造、地下管網升級等基建項目加速落地,疊加全球產業鏈重塑帶來的出口韌性,2025年鋼材行業展現出供需兩端協同修復的積極信號。本文結合最新政策導向與經濟數據,深入解析鋼材市場的核心驅動力及其未來演進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鋼材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將城鎮化戰略轉向存量提質增效階段,重點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地下管網更新工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5月我國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達10.4%,製造業投資增長8.5%,兩者合計拉動鋼材需求占比升至64%。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新開工面積雖同比下降15%,但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7個百分點,顯示行業觸底企穩跡象。
在"創新、宜居、韌性城市"建設目標下,基建領域對高強度螺紋鋼和優質板材的需求持續攀升。以地下管網改造為例,單公里市政工程鋼材消耗量較傳統項目提升20%-30%,帶動建築用鋼標準升級。同時,超長特別國債與專項債加速發行(合計規模達5.7萬億元),為下半年基建投資維持8%以上增速提供資金保障。
面對貿易摩擦加劇的外部環境,我國鋼材出口量逆勢增長8%,1-5月累計達4847萬噸。亞洲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價格較中國產品溢價超10%,凸顯成本優勢。熱軋卷板出口價差(中國vs美國)保持375美元/噸的顯著梯度,預計全年鋼材出口量將突破1.2億噸,占全球貿易總量比重升至28%。
從結構看,高附加值板材出口占比提升至45%,反映產業向中高端轉型成效。儘管歐美市場受保護主義影響出口受限,但東南亞、非洲等區域增量填補缺口,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這種結構性變化有效對沖了外部風險,使鋼材出口貢獻率穩定在需求總量的12%以上。
鋼鐵企業盈利水平呈現V型反轉態勢,1-5月黑色金屬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達316.9億元,同比增幅超400%。成本端鐵礦石價格下跌18%,而鋼材售價僅降6%,噸鋼毛利較去年同期擴大200元/噸。目前全國247家鋼廠盈利率穩定在59%,達到近三年峰值。
產能調控政策持續發力,發改委明確要求"嚴禁新增產能+有序退出低效產能"組合拳。儘管上半年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6%至4.32億噸,但行業自律機制強化使供給釋放趨於理性。下半年在環保限產與利潤驅動間形成微妙平衡,預計全年粗鋼產量將微增0.8%,維持7.2億噸左右規模。
綜合測算顯示,2025年國內鋼材需求量約11.6億噸(同比+2%),供應端受環保限產影響僅增長1.5%至11.1億噸。疊加出口增量480萬噸,全年將形成約500萬噸的供需缺口。這一格局支撐螺紋鋼期貨價格中樞上移至3200元/噸,較上半年底部反彈超10%,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強"的價格修復特徵。
結論:行業進入質量驅動新周期
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與全球產業鏈重構背景下,鋼材市場正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階段。基建投資韌性支撐需求端穩步復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行業盈利基礎,疊加出口競爭力的結構性優化,共同構築價格中樞上移的堅實基礎。展望下半年,鋼鐵行業有望迎來供需緊平衡下的量價齊升行情,成為製造業升級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數據截至2025年7月)
更多鋼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鋼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