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中國乳製品行業正處於關鍵轉折期。隨著上游養殖業持續去產能、下游渠道庫存優化及終端需求復甦信號顯現,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原奶供給過剩量達636萬噸,占總供給的13%,而供需錯配問題預計在2026年得到緩解。乳製品企業競爭格局也在悄然轉變,兩大龍頭企業的利潤率訴求強化成為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本文通過分析產業鏈動態及市場趨勢,揭示未來三年乳製品行業的增長潛力與投資價值。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原奶周期受生產規律和養殖規模影響顯著。自2021年以來,奶價已連續下滑超三年,調整時間遠長於歷史兩輪周期(均不足兩年),且下跌幅度更大。需求端疲軟加劇了供需矛盾,疊加上下游產業鏈深度綁定,全產業鏈盈利能力承壓。當前產能出清進程明確:預計2025-2026年,奶牛存欄量、原奶產量和需求將分別以年均-6%、-3%和+1%的增速調整,至2026年供需有望恢復平衡。屆時原奶價格上漲將直接利好上遊牧業企業利潤及估值修復,並推動下游乳企毛銷差改善。
過去三年,乳製品企業在奶價下行期被迫採取低價策略爭奪市場,導致銷售費用率攀升幅度超過成本端紅利,擠壓了利潤空間。當前兩大龍頭企業已默契轉向提升盈利質量,減少非必要營銷投入。歷史周期數據顯示,當原奶價格溫和回升時,行業競爭緩和將有效降低銷售費率,對沖毛利率波動,從而推動毛銷差改善。這一戰略轉變與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競爭模式演變路徑相似,預示國內乳企盈利能力有望實現躍升。
中長期看,乳製品行業的量增邏輯依賴於渠道下沉、消費習慣改善及學生奶普及。例如,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滲透率提升將貢獻顯著增量。價增則依託低溫奶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持續滲透,其冷鏈技術的完善和消費需求升級有望推動結構優化。此外,2024年數據顯示,乳製品終端需求同比下降3.1%,主要受奶茶咖啡替代、KA渠道流量變化及小企業低價競爭衝擊,但這也為行業整合提供了機會。
本輪周期中,下游乳企通過延長上遊牧場帳期、噴粉調節庫存等方式分擔了部分成本壓力,並優先保障自建或控股牧場的生存,形成更緊密的利益綁定。規模化牧場占比提升、單產增加和存欄優化改善了供給結構,但飼料成本(如豆粕、玉米價格環比上漲)及肉牛價回升可能加速淘汰奶牛進程,進一步推動產能去化。這種「風險共擔」模式雖延緩上游出清速度,卻為供需平衡奠定了基礎。
2025年是中國乳製品行業的重要轉折窗口期。隨著原奶供給過剩問題逐步緩解、終端需求溫和復甦及企業競爭策略轉向利潤優先,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重估將加速。下游龍頭企業的盈利修復與上遊牧業的業績反彈形成共振,而低溫奶滲透率提升和渠道下沉等長期趨勢將持續拓展行業增長空間。投資者可重點關注供需拐點對乳製品企業估值體系的影響,以及龍頭企業在戰略協同下的超額收益機會。
更多乳製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製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