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反式脂肪酸(TFA)的攝入對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近年來,超重和肥胖問題在全球範圍內愈發普遍,尤其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其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因此,深入探討高校大學生的反式脂肪酸攝入情況及其與超重/肥胖的關聯性,對於制定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高校大學生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進行調查分析,揭示了其與超重/肥胖之間的關係,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
《2025-2030年中國反式脂肪酸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超重和肥胖問題日益嚴重,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挑戰。超重和肥胖不僅影響個體的形象和心理健康,還與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關,嚴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健康。反式脂肪酸(TFA)是一類含有反式雙鍵的非共軛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動物脂肪及部分植物油的加工過程。研究表明,TFA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然而,既往研究多集中於探討膳食模式與超重/肥胖的關係,對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與超重/肥胖相關性的研究較為罕見。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超重/肥胖高校大學生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及其相關性。
(一)研究對象
反式脂肪酸市場分析提到本研究選取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的100名超重/肥胖高校大學生作為研究組,同時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100名高校大學生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包括:符合相關指南中超重/肥胖的判定標準(24kg/m²≤BMI<28kg/m²為超重,BMI≥28kg/m²為肥胖),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無慢性疾病史,無軀體性疾病,無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非運動員且非體育類相關專業。排除標準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受損,存在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等症狀,患有嚴重併發症等。所有參與者均自願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獲得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准。
(二)數據收集
1.基線資料
收集參與者的性別、年齡、BMI、父母教育水平、每周戶外活動頻率、每次戶外活動時間、睡眠質量、是否吸菸、是否飲酒、家族超重/肥胖史等人口學資料。
2.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
基於飲食頻率調查問卷對每位參與者的飲食情況進行基礎性搜集,隨後參照美國農業部飲食結構數據對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進行量化,並進行統計。
3.數據分析方法
採用SPSS21.0統計學軟體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採用χ²檢驗或Fisher精確機率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行t檢驗。通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關分析探討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與高校大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關係。檢驗水準取α=0.05。
(一)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在年齡、父母教育水平、睡眠質量、是否抽菸、家族超重/肥胖史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性別、BMI、每周戶外活動頻率、每次戶外活動時間、是否飲酒、家族超重/肥胖史等方面,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數據見表1。
(二)兩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比較
研究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為(6.19±2.28)g/d,高於對照組的(4.23±1.94)g/d(P<0.05)。
(三)高校大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超重/肥胖為因變量(否為0,是為1),以上述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11個指標(包括性別、每周戶外活動頻率、每次戶外活動時間、是否飲酒、家族超重/肥胖史、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等)為自變量,經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是高校大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具體數據見表2。
(四)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與高校大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關係
利用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與高校大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具有明顯相關性(P<0.05),相關係數R=0.716。
四、討論
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問題愈發嚴重,尤其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其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本研究發現,超重/肥胖群體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普遍較高,這可能與大學生們的生活模式、飲食習慣以及市場上富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普遍性有關。反式脂肪酸涵蓋人工合成與天然存在的兩種形態,其中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於反芻動物的體內,或是經過加工處理的食品中。已有研究指出,烘烤和油炸食品中常見的反式脂肪酸不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還是引發女性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學生在飲食上可能更偏愛高熱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這些食品含有較高的反式脂肪酸,長期攝入可能導致日常飲食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增加;過量的反式脂肪酸攝入則可能促使體內脂肪積累,增加體重,進而誘發超重或肥胖。此外,反式脂肪酸還可能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干擾血糖調節,從而對體質量產生影響。
本研究通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及Pearson相關分析進一步證實,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是高校大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獨立危險因素,具有明顯相關性(P<0.05)。然而,本研究樣本範圍有限,可能無法全面反映我國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反式脂肪酸攝入狀況。未來研究可擴大樣本範圍,對更多高校大學生的反式脂肪酸攝入狀況進行調查,以獲得更具代表性的結果。
五、總結
本研究通過對高校大學生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進行調查分析,揭示了其與超重/肥胖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超重/肥胖高校大學生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顯著高於對照組,且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是高校大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獨立危險因素,兩者呈正相關。這一發現提示,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對於預防高校大學生超重/肥胖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擴大樣本範圍,深入探討反式脂肪酸攝入與超重/肥胖的因果關係,為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更多反式脂肪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反式脂肪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