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結束季的到來,「醫美+旅遊」的跨界融合現象持續升溫。數據顯示,我國醫美行業規模在2025年預計突破3000億元,其中暑期消費占比顯著提升。成都、上海等地憑藉技術優勢與旅遊資源的疊加效應,成為國內「醫美」產業的核心樞紐;韓國憑藉價格競爭力和簽證便利性,在國際市場上占據15%以上的醫美旅遊份額。這場由年輕群體主導的顏值經濟浪潮中,「安全合規」與「消費升級」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雙重關鍵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高考結束後,學生群體掀起「變美+觀光」的複合型消費需求。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數據顯示,7-8月醫美手術量同比激增40%,其中雙眼皮、隆鼻等項目預約量增長超50%;北京地區機構反饋,暑期業務較平日提升30%,且連續五年呈現遞增趨勢。
地域特徵凸顯差異化定位:
為承接暑期消費紅利,醫美機構與旅遊業加速融合,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
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重點企業中已有超60%布局「醫美+旅遊」產品線,部分頭部機構通過線上平台推出定製化行程包(含術後恢復指導、景點預約等),進一步強化服務壁壘。
伴隨需求激增,隱憂隨之顯現: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明確表示「微整形無風險」系謬論,並聯合文旅部門加強暑期醫美旅遊線路審核。2025年新規要求跨境機構公示醫生資質、針劑來源及價格明細,違規企業將面臨經營許可暫停等處罰。
展望
2025年的醫美行業正經歷消費場景的重構:學生群體以「顏值投資」驅動暑期經濟,推動「醫美+旅遊」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級;而技術優勢、政策支持與服務創新則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未來,在安全規範與消費升級的雙向牽引下,如何平衡產業擴張速度與質量管控,將成為決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命題。隨著監管體系完善與消費者理性意識提升,「美麗經濟」的賽道或將迎來更健康有序的增長周期。
更多醫美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美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