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已超1.3萬億元,但行業亂象仍頻發。截至2025年8月,全國醫美機構達3.6萬家,其中約27%存在違規經營行為,械二類水光針注射占比高達43%,非法美容產品流通規模突破百億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調查顯示,部分持證醫美機構刻意混淆醫療器械分類概念。例如某三甲城市整形醫院以"械字號"為賣點推廣的絲麗516動能素產品,實際僅屬二類醫療器械(械二批號),按法規不得用於注射,但該類產品被違規使用案例占比達39%。更有機構使用含國家管制麻醉成分"三甲卡因"的非合規麻貼,此類違禁品在醫美市場流通量同比激增65%。
深圳某居民區美容店承認通過境外渠道走私無中文標識的JUVELOOK水光針劑,其代理的外版麗珠蘭產品在化妝品批發市場明碼標價銷售。調查顯示,僅華南地區2025年上半年查獲非法醫美產品案值超8.7億元。更隱蔽的是"代打工作室"通過社交平台接單,在非醫療場所完成注射服務,此類機構占比達19%,其使用的器械合格率不足3%。
某頭部社交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醫美相關筆記發布量突破860萬篇,其中含"械二代打""走私針劑"關鍵詞的違規內容占比達14%。深圳化妝品市場商家透露:"外版麗珠蘭紅盒產品通過小紅書推廣後銷量翻3倍",其包裝擅自修改中文名稱規避監管。平台治理報告顯示,醫美類虛假宣傳投訴量同比上漲52%,但下架率不足40%。
部分機構以88元"水光針"吸引消費者,實則將本用於術後防粘連的透明質酸鈉凝膠(械三批號)違規注射至面部。這類產品雖符合三類器械標準,但適用範圍偏差導致不良反應率高達17%,遠超合規產品的2.3%。監測顯示,此類"低價引流套餐"在中小型醫美機構滲透率達68%。
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5年1-7月查處的非法醫美產品案件中,超六成涉外採購渠道,單案平均涉案金額43萬元。而同期醫美機構合規培訓覆蓋率僅58%,執業醫師持證率提升至91%的同時,基層監管人員與機構數量比仍達1:200。這種失衡導致違規成本(平均罰款額為違法所得的27%)遠低於黑產利潤空間。
醫美行業亟需構建多方共治體系
在萬億市場規模背後,合規性仍是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矛盾。建議通過"技術+監管"雙輪驅動建立產品溯源系統,強化社交平台內容審核機制,並推動《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落地。未來三年內,若能將違規注射率降至15%以下、非法產品流通減少70%,醫美行業有望真正實現"安全與增長並重"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更多醫美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美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