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抽油機行業正朝著智能化、高效化和節能化方向發展。隨著油田開發進入中後期,傳統抽油機系統面臨著能耗高、工況適應性差等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基於變頻器的抽油機沖次自適應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通過多源數據融合和智能控制算法,實現了抽油機沖次的動態調整,顯著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本文將探討該技術的工作原理、系統架構、現場試驗及經濟效益評估,展示其在節能降耗和設備優化方面的顯著效果。
《2025-2030年中國抽油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抽油機作為油田採油的核心設備,其運行效率直接影響能源消耗與開發成本。傳統定沖次控制模式難以適應油井動態變化,導致電動機長期處於低效運行狀態,造成能源浪費與設備損耗。據統計,抽油機系統能耗占油田總能耗的40%以上,其中低效運行導致的額外能耗高達20%~30%。隨著油田進入開發中後期,油井產量遞減、工況複雜化問題日益突出,亟需通過智能化控制技術提升系統能效。
(一)工作原理及能耗分析
抽油機系統主要由地面驅動系統和井下抽油泵兩部分組成。地面系統包括電動機、減速器、曲柄連杆機構、平衡裝置和游梁;井下系統包括抽油杆和抽油泵。工作時,電動機通過減速器驅動曲柄連杆機構,將旋轉運動轉化為往復運動,帶動抽油杆上下運動,從而驅動井下抽油泵完成抽油過程。
抽油機的能耗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電動機能耗、機械傳動損耗、液力損耗和其他損耗。其中,電動機能耗占總能耗的60%~70%,機械傳動損耗占15%~25%,液力損耗占5%~10%,其他損耗占5%~10%。因此,電動機運行效率的優化是抽油機節能的主要方向。
(二)變頻技術的應用潛力
變頻技術通過調整電動機供電頻率控制轉速,為抽油機提供了靈活調節沖次的能力。它可實現工況自適應,根據油井動態參數實時調整運行狀態;軟啟動特性將啟動電流控制在額定值2~3倍,減輕電網衝擊並延長設備壽命;能量優化管理功能可提高功率因數至0.9以上,回收下衝程勢能,優化運行曲線。變頻技術為抽油機智能化提供了基礎平台,結合多參數工況識別算法和自學習控制策略,可實現系統全面智能化。
(一)系統架構與硬體組成
基於變頻器的抽油機沖次自適應控制系統採用分層架構設計,包括感知層、處理層和執行層三個層次。感知層由多傳感器網絡構成,包括載荷傳感器、位移傳感器、電流傳感器和振動傳感器,用於實時監測抽油機的運行狀態。處理層由邊緣計算單元組成,負責數據處理和算法執行。執行層由智能變頻器和電動機組成,負責執行沖次調節。
(二)沖次自適應技術的實現機制
沖次自適應技術的核心在於根據油井實時工況動態調整抽油機沖次,以實現最佳的能效與產量平衡。其實現機制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工況數據採集、工況特徵識別、優化決策與沖次執行控制。通過多傳感器網絡採集抽油機運行數據,利用模式識別算法對採集數據進行分析,識別當前油井工況特徵,如是否抽空、是否氣鎖、液面高度等。基於識別結果和預設目標,採用優化算法計算最佳沖次值,最後由變頻器精確控制電動機轉速,實現沖次的平滑調整。
(三)控制策略
多源數據融合的動態工況識別算法:系統採用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結合時域特徵和頻域分析,實現對油井工況的準確識別。識別模型基於貝葉斯網絡構建,通過對特徵向量的分析,系統可識別出正常生產、抽空、氣鎖、蠟卡等多種工況,並給出識別置信度,為後續沖次調整提供決策基礎。
基於PID-模糊控制的沖次調節邏輯:沖次調節採用PID-模糊控制相結合的方法,在保證系統穩定性的同時,提高對非線性特性的適應能力。通過模糊規則設計,系統可根據工況動態調整沖次,實現平穩過渡和快速響應。
安全約束條件下的極值尋優模型:沖次優化目標是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最小化能耗,同時需滿足設備運行安全約束。優化模型採用改進的粒子群算法(PSO),每15~30分鐘進行一次全局優化,保證系統的實時性和穩定性。
(一)試驗區概況
試驗選取某油田S區塊的5口典型油井,這些油井具有不同的開採特點和工況條件,代表性強。
(二)節能效果量化分析
能耗降低數據對比:通過對比技術實施前後各井的單位產液能耗,評估了系統的節能效果。5口試驗井的單位產液能耗均實現了顯著降低,降幅在32.7%~37.5%,平均節能率達到35.4%。其中,S-01井和S-05井的節能效果最為顯著,分別達到36.8%和32.7%。
不同工況下的適應性表現:系統能夠根據工況變化自動調整沖次。例如,在液面下降時,系統將沖次從4.2次/min降至3.6次/min,避免抽空;在出現氣鎖時,系統根據氣鎖程度降低沖次,輕微氣鎖降至3.8次/min,嚴重氣鎖降至3.2次/min。自適應調整有效防止了抽空和氣鎖惡化,相比傳統固定沖次模式,仍然實現顯著節能。
(三)經濟效益評估
抽油機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基於試驗結果,對技術的經濟效益進行了綜合評估。系統初始投資較大,但因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和設備故障率降低效益,投資回收期僅為2.28年。若考慮設備故障減少帶來的維護成本降低和停機損失減少,實際回收期將進一步縮短。系統8年使用壽命內可為單井創造近25萬元的經濟效益,具有良好的經濟可行性。
通過理論建模、系統設計與現場驗證,成功開發了基於變頻器的抽油機沖次自適應技術。該技術通過多傳感器融合與智能控制策略,實現了抽油機沖次與油井工況的動態匹配,顯著降低了無效能耗。現場試驗驗證了技術的有效性,平均節能率達35.4%,異常工況下節能潛力更大,同時設備可靠性提升32%,經濟效益顯著。系統採用分層架構設計,具備良好的擴展性與環境適應性,為油田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模塊化解決方案。
更多抽油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抽油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