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藥品 >> 深海採油關鍵裝備亟待國產化

深海採油關鍵裝備亟待國產化

2008-04-03 14:35: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深海採油裝備是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關鍵領域之一。國際國內石油業的發展情況,給採油勘探裝備製造業帶來了新機會。中海油、中石油等公司近年在此取得了進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若非自己造,則必然藉助「外力」,而「外力」是可以「卡你脖子的」,他可以不賣給你,也可以恣意提高價格,因為你別無選擇。

    器,必須學會自造!這是國內眾多裝備製造企業多年自主發展摸索出的結論,從先前的汽車生產到當今的工程機械、大型石化乙烯成套裝備再到發電設備及輸變電裝備,都是如此。而今,這股涌動的熱潮也席捲到了深海採油裝備領域。

    流花油田保衛戰

    20年前,ARCO大西洋富田公司(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阿科公司)試水深海採油裝備領域,製造了14萬噸的油輪。1993年,這艘油輪被改裝成了「南海勝利」號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作為試運轉,服役於現歸屬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中海油)的流花11-1油田進行石油開採生產。

    阿科公司是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目前歸於英國BP旗下。阿科公司前身是1874年被約翰•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托拉斯收購的大西洋石油儲存公司,其深海採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據中海油人士稱,當年油輪設計之時,阿科公司就已經參考了此前幾百年有史記載的流花油田所在海域最大的自然災害的破壞程度,並引入了大量參考數據。在此基礎上設計改裝的據稱是「能夠抵禦各種複雜海上情況,百年內都不會有問題」的「南海勝利」號FPSO,其錨鏈和軟管都是特製的,僅輸油軟管就要用9層特殊材料複合而成,直徑達13.5英寸。

    即使這樣,南海勝利號FPSO還是沒能抵禦住2006年5月颱風「珍珠」的猛烈襲擊,遭受重創,傷痕累累—— 10根錨鏈中的7根被刮斷,3根軟管斷裂,投產了10餘年、日產原油2萬桶的流花11-1號油田被迫停產。更危險的是,3根僅存的錨鏈不足以系泊,裝載有 26萬桶原油和7萬桶污油的巨型FPSO已缺失了動力控制,存有隨時爆炸和大規模溢油污染事故的隱患。

    油田停產之時也正是各家海洋工程公司競相攬活的大好時機。很快,5家國際知名海洋工程公司的代表紛紛找上了門,但他們在了解到流花11-1油田嚴重的損壞情況和錨系及軟管修復的高難度、高風險後,都搖頭退出了。流花油田位於南海深海領域,修復工作主要包括錨鏈和軟管打撈及修復,大部分是在情況複雜的水下 300米處進行。國際上有類似修復工程經驗的公司包括阿科公司在內,也只有寥寥幾家。此前國際上僅有打撈單根錨鏈和直徑為4英寸軟管的先例。而有著多年深海採油歷史的阿科公司作為南海勝利號的主要設計建造者,在獲悉南海勝利號FPSO軟管、錨鏈斷裂,油貨艙破裂的消息後,也不敢承諾能夠完全修復,而且開出了超高的價格、要求中方先行付款等諸多苛刻的條件。

    史無前例的高難度、超複雜的勝利號修復工程繞了一圈,最後還是落到了中海油自己頭上。若非建造者,一般的海洋工程公司很難把活幹得漂亮,更不用說資歷稍淺的國內海洋工程公司了。求人不如求己,中海油旗下的海油工程主動肩負起了重任。

    修復過程中,海油工程的打撈修複方案經過了反覆試驗論證和修改。他們甚至自行改裝了一艘小型動力定位勘查船,用作重型吊裝工程作業船;歷經十幾次失敗,他們自行研製了專門用於打撈錨系和軟管用的125噸超大型絞車;在外國專家推薦的「中國指」式軟管打撈技術和工具無法奏效之時,他們根據軟管複合材料的特性,自主研製了專用的深水機械式打撈設備,成功打撈回並修復了13.5英寸的軟管,堪稱創下了世界海洋深水工程的奇蹟!

    直到2007年8月,歷經1年多的流花11-1油田修復工作,終於以恢復到日產原油2.3萬桶而宣告結束。這讓中海油人頗感振奮。此時,望而卻步的外國公司客客氣氣地提出了要請海油工程的修復隊伍「吃飯」。

    外國同行的態度轉變讓中海油人領略到了技術的力量。用中海油人士的話來講,流花11-1油田復產項目大長了中海油承擔自行建造、修復深海採油裝備的志氣。

    海油工程總裁姜錫肇認為,流花油田修復項目為中海油加快拓展深水業務領域創造了有利契機。董事長周守為也公開表示,海油工程作為總包商成功完成流花項目,標誌著海油工程已形成在水下工程及深水工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也成為了中海油加快進軍深水工程領域和國際市場的契機。

    向深海進軍

    國內企業成功修復勝利號FPSO的錨系和軟管,並且結合實際情況成功地自主改裝和研製了專門的吊裝作業船及大型絞車等打撈裝備,幫助勝利號和流花油田復產,這對於採購及維修均慣於依賴國外裝備的中國石油企業來講,無疑是鼓舞人心的消息。在國內裝備製造企業來說,向這片藍色疆域邁進的夢想更是有了依託。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離深海採油裝備自主化仍有一段距離。深海油氣田開採是一項融技術、裝備、工程於一體的跨學科、跨專業的複雜工程,海上FPSO的錨鏈及軟管修復成功還只是海洋工程的一小部分。論裝備,光是大型海上鑽井平台及深海採油裝備就有很多內容,不僅包括深海鑽井船、大型起重鋪管船、大型鑽機等採油裝備,海底集油站、海底井口多相混輸泵、泥漿淨化設備、海底核電站等動力系統,還包括水下維修艙、水下作業機器人、聲納系統、電位測量設備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維修探測裝備。由於海上特殊作業如安裝平台、吊裝重型設備等都需要選用自升式或半潛式鑽井平台作為支持,因此海上鑽井平台及大型深海鑽井船便占據著首屈一指的地位。

    中國在海上鑽井平台自主化建造起步於1980年代。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介紹說,1980年代末期,當時的機械工業部就和中海油聯合成立了專項小組,專門攻關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的研製。當年勝利油田的渤海11號海上鑽井平台就是自主化研製的成果。海上石油平台需要多種裝備組合和多次配套,因而是一國裝備製造業整體水平的綜合體現。

    而今隨著油氣開採不斷向深海推進,南海海域較渤海和黃海要深許多,原有的深海採油裝備也存在不斷升級和更新的需要。姜錫肇坦言,目前中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仍主要集中在100米水深以下的近海海域,深海油氣田開發仍處於空白狀態。而業界業普遍認同的是,中國深海油氣田開發較為滯後的主要瓶頸之一便是深海採油裝備。

    從以往的石油開採歷史來看,水深300米以上的海洋裝備工程項目,一直以來由國際知名的深海採油裝備製造商壟斷,像義大利的Saipem、美國的 J.Ray McDermott和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業韓國現代重工等公司。國內深海石油開採的許多關鍵裝備如大型深海鑽井船、大型起重鋪管船等大多都是租用這些公司的。

    海上鑽井平台造價昂貴,即使是租用,花費也頗高。中金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自升式鑽井平台日均租金平均達6.84萬美元,半潛式鑽井平台的日均租金高達15.11萬美元。並且近幾年鑽井平台日租金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按照國際通用的統計口徑計算,深水開發每一口井的費用大約為 3000萬美元,其中很大部分用於深水鑽井船的租用,並且還會視需求漲價。比如2006年墨西哥灣深海油田儲量被探明前,國際通行的鑽油機日租金約為 21.6萬美元;而當據稱有可能取代美國進口原油50%份額的墨西哥灣深海原油重大發現甫一公諸於世,深海鑽油機的日租金旋即升到了46萬美元。

    換言之,近兩年趕上了墨西哥及安哥拉深海大儲量油田發現的重大機遇同時,深海採油裝備製造企業也同樣迎來了大好商機。基於此,近些年,早已虎視眈眈地瞄上了中國深海領域的國外各大石油公司也普遍加大了對油氣基礎設施如深海石油設施、重油開發設施、管道設施等方面的投資

早在2004年,世界三大擁有深水油田生產開採技術公司之一的巴西石油公司就率先與中石化簽署了合作協議,當時該公司首席代表卡斯迪里奧明確表示,他們將藉此在南海合作開採原油。而這種基於深水油田生產開採技術及裝備上的「蠢蠢欲動」已經構成了今後一段時間裡中國深海石油開採領域的極大威脅。

    向深海進軍,深海採油關鍵裝備自行開發研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藍色疆域的裝備大軍正在崛起

    深水開發,設備先行。談到向深海進軍就不得不提到中海油公司。作為中國老牌的海洋石油開採公司,中海油用自造採油裝備進軍海洋深水採油的夢想恐怕要追溯到其成立之初。
業界盛傳,2005年前後引起全球轟動的中海油欲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事件背後,就蘊含著中海油借美國老牌石油開採企業尤尼科強大的深海開採技術來摸索大型深海採油裝備自主研製的良苦用心。包括後來2006年中海油收購奈及利亞南大西洋石油公司海上石油開採許可證事宜,也不乏此類考慮。

    近幾年國際深海採油裝備租賃市場價格隨著國際油價的水漲船高更是加深了中海油的緊迫感。2004年啟動的青島海洋石油工程製造基地就不難看出中海油在大型海上鑽井平台以及大型深海起重鋪管船等關鍵裝備建造上的前瞻性考慮。據了解,該基地面積達130萬平方米,到2009年完工後將可從事15萬噸級重的 FPSO及半潛式鑽井平台的製造。

    在繼流花油田保衛戰全面凱旋以後,中海油的青島基地建設於近期又邁開了堅實步伐。記者從中海油內部獲悉,10月18日,中國首座深水特大型裝備—— 中國海油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建造合同在北京簽署。簽字儀式上,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表示,大型深水裝備是「流動的國土」,此次的半潛式深水鑽井平台是中國首座深水特大型裝備,對於提高中國海油深水作業能力和中國海洋裝備製造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了解,該鑽井平台基本設計由中海油與在世界海洋工程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聲望的美國F&G公司聯合進行,而船體建造則由中船集團旗下的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承建,預計2011年完工。該鑽井平台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最大鑽井深度12000米,代表了世界鑽井平台的先進水平,由此被列入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及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規劃的重大專項。科技部助理巡視員閆金稱,這是中海油為推動中國深水海洋裝備自主研發與建造邁出的重要一步。

    而中海油要做的絕不僅於此。傅成玉曾公開表示,「十一五」期間,還將陸續投放上百億元到深水鑽井船、深水鋪管起重船等在內的多型深水大型裝備的自主開發建造上,並且中海油還將建設自己的深水實驗室和深水作業船隊。

    由於南堡等深海大儲量油田的相繼被發現,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都已經有意識地向深海採油裝備有所偏重。

    2005年中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油海)的成立就是中石油為了填補海上採油這塊短板邁出的迅速一步。中油海的主要任務是為中石油提供海油鑽采和海洋工程研究審計,包括海上鑽井、井下作業和試油試采,以及海洋工程的建造、安裝、使用和維護以及有關的船舶服務。中石油擬以此為平台,在深海採油領域斬獲更豐厚的利潤。

    與中海油和中石油相較,三大石油巨頭中的中石化深海項目則稍顯遲滯。此前坊間盛傳,由於租不到合適的船隻,中石化在南海的項目遲遲不能動工,哈薩林3號項目也錯過了2007年的開發期。有業內人士甚至說:「海洋石油裝備、海上工程服務等行業的缺位正在成為中石化的突出問題」。

    除了深海採油裝備用戶的幾大石油公司外,國內大型港口機械製造商振華港機近期也表現出了進軍海上重型裝備的極大熱情。這家靠自主技術挺進歐美市場的裝備製造企業目前已經承接了多個大型起重船的主要裝備浮吊的製造,並拿到了伊朗客戶訂製的價值1.66億元的鋪管船訂單。

    國務院將開發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30萬噸礦石和原油運輸船、海上浮動生產儲油輪FPSO等列入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關鍵領域。這是國內裝備製造業的一大契機。國內逐漸形成了石油開採「西部解體東部」的戰略格局,石油石化裝備的需求也日漸旺盛。業界人士分析指出,「十一五」發展規劃為裝備製造業中的採油勘探裝備製造業帶來了新機會。近幾年的石油石化裝備市場已經變得火熱起來。而從國際大環境看,西方已開發國家受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響,裝備製造業正在逐步向外轉移,中國也有更多承接的機會。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