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上半年業績承壓顯現行業轉型陣痛
2025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競爭持續白熱化,頭部企業面臨增長瓶頸。以海信家電為例,其半年報數據顯示營收493.4億元,同比僅增1.44%,歸母淨利潤20.77億元,增速放緩至3.01%——兩項指標均創近六年同期新低。核心業務暖通空調板塊貢獻48.02%的收入,但增速從去年同期的7.59%降至4.07%,毛利率同比下滑1.56個百分點。這一系列數據折射出家電企業正面臨產品結構升級、渠道轉型與市場格局重塑的多重挑戰。
2025年上半年,海信家電國內業務收入同比下降0.31%,國際業務雖增長12.34%,但較去年同期27.87%的增幅顯著收窄。這一表現與行業整體趨勢一致:據奧維雲網監測數據,空調線上市場均價普遍承壓,頭部品牌市場份額爭奪加劇。在毛利率方面,國內業務同比微降0.06%,國際業務則受成本上升影響利潤空間壓縮。
值得關注的是,海信核心的暖通空調業務正遭遇結構性壓力。儘管線下渠道表現尚穩,但其線上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33%,均價下滑5.3%——這一數據與小米等新興品牌的線上擴張形成鮮明對比(同期小米空調線上份額擠進前三)。這反映出傳統家電企業在電商渠道布局上的滯後性,或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短板。
作為海信家電營收支柱的暖通空調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未能延續增長勢頭。其背後是行業格局的深刻變化:新風空調雖定位高端,但細分市場容量有限;而傳統產品線在價格戰與技術疊代中面臨更大壓力。數據顯示,旗下科龍品牌線上、線下市場份額同步下滑,凸顯多品牌戰略整合尚未釋放協同效應。
從產業布局來看,海信近期成立的空氣產業事業部試圖通過整合海信、科龍、日立等品牌資源形成合力,但短期成效未達預期。行業分析指出,空調市場正進入「技術+渠道」雙輪驅動階段,僅依賴線下門店已難以應對線上占比超40%的消費趨勢——這正是海信面臨的現實課題。
資本市場對家電企業的信心波動在2025年上半年尤為明顯。海信家電半年報發布當日股價下跌5.5%,隨後持續走低,同時多家機構投資者選擇離場: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減持超1139萬股,社保基金組合合計減倉近269萬股權重股。相比之下,僅有少數長期戰略投資者小幅增持,折射出市場對其增長可持續性的擔憂。
這一現象與行業整體趨勢關聯緊密。家電作為傳統製造業代表,正面臨原材料成本波動、消費需求升級及新興品牌衝擊的三重壓力。小米等跨界玩家以高性價比策略搶占份額,而美的、格力則持續加碼高端化布局——夾縫中的二三線品牌需在技術研發、渠道創新與成本控制間尋找平衡點。
轉型窗口期的戰略選擇決定未來格局
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表明,海信家電正處在一個關鍵轉折點:核心業務增速放緩、多品牌整合尚未釋放預期價值、資本市場信心不足等問題疊加,凸顯傳統家電企業向「技術+渠道」雙驅動模式轉型的迫切性。
從行業視角看,空調市場的競爭已進入新階段——線上渠道權重提升倒逼全渠道布局優化,而消費者對健康、智能化功能的需求則要求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加碼。對于海信而言,如何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激活內部協同效應、加速數位化營銷與供應鏈響應速度,將成為決定其能否在2025年下半年及未來競爭中重獲增長動能的核心命題。
(數據來源:公司半年報、奧維雲網公開監測數據)
更多家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家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