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今日(2025年8月12日),國內純鹼期貨主力合約盤中一度上漲近7%,現維持在1400元/噸附近震盪,市場情緒受政策預期與資金流動雙重驅動。儘管基本面未顯著改善,但"反內卷"政策對大宗商品市場的示範效應仍引發短期投機行為擴散。本文結合產業鏈數據及企業運營情況,剖析純鹼行業的核心矛盾與投資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純鹼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當前國內純鹼行業呈現"高開工率、低需求增速"的結構性矛盾。據最新統計,截至8月11日,國內純鹼廠家總庫存達187.62萬噸,環比增加1.11萬噸(0.6%)。其中輕質純鹼庫存攀升至74.13萬噸(周增2.37萬噸),重質純鹼庫存微降至113.49萬噸。重點企業中,五彩化工維持滿負荷生產,江蘇豐成裝置雖檢修約20天,但局部減量未能緩解整體供應過剩壓力。
價格方面,華北地區輕質純鹼現貨價區間為1220-1320元/噸,重質產品在1270-1370元/噸;東北市場因運輸成本差異,輕質報價達1330-1410元/噸。然而下游採購意願低迷,浮法玻璃開工率微升、光伏玻璃產能持穩於低位,均未扭轉需求疲軟態勢。
玻璃行業表現分化加劇供需矛盾:建築玻璃領域受房地產施工進度放緩拖累,利潤空間持續壓縮;光伏玻璃雖減產速度趨緩,但產能利用率仍處歷史低位。市場數據顯示,輕質純鹼下游化工、日用玻璃等需求雖保持韌性,但整體訂單量未達預期水平。
重點企業普遍採取"以銷定產"策略,例如部分廠家執行一單一議的銷售模式,試圖通過靈活定價維持現金流。然而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已超過85%,在利潤尚可支撐下,檢修計劃不及預期導致產量持續攀升。
儘管近期期貨價格因市場情緒快速反彈,但基本面支撐不足的風險仍需警惕:
1. 庫存壓力短期難解:當前企業庫存水平較去年同期增長超40%,若下游需求無法顯著回暖,去庫進程或進一步延長。
2. 政策影響邊際弱化:"反內卷"政策對行業無序競爭的約束效果尚未顯現,光伏玻璃產能去化進程仍低於預期。
3. 成本端波動風險:煤炭、電力等能源價格若出現回調,可能擠壓純鹼生產利潤空間。
市場分析顯示,短期內純鹼期貨或維持震盪格局,中長期需關注房地產政策放鬆及光伏裝機需求復甦節奏。投資建議以觀望為主,待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時可擇機布局空頭策略。
短期挑戰與長期結構性機會並存:
重點企業需聚焦成本控制與產業鏈協同,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提前布局。例如部分頭部廠商已開始探索碳酸鋰生產中的純鹼替代方案,以應對傳統需求波動風險。
2025年國內純鹼行業面臨供需失衡的持續考驗:產能過剩壓力疊加終端需求疲軟,企業盈利空間承壓;期貨市場的短期異動更多反映資金情緒而非基本面改善。投資者應重點關注政策落地效果與光伏、房地產兩大下游領域的邊際變化,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把握結構性機會。未來3-6個月,行業或加速整合,具備成本優勢及多元化產品結構的重點企業有望在洗牌中占據先機。
更多純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純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