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國生態日與「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際,廣東電網交出一份亮眼的綠色能源成績單。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累計併網容量突破800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達1250萬千瓦,穩居全國首位。隨著2025年三山島柔直輸電工程等重點項目的全面落地,廣東電網正通過技術創新、基建升級與服務優化,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新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網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廣東電網在「十四五」期間持續領跑海上風電領域,連續4年實現年度新增併網容量超100萬千瓦。2024年陽江漂浮式示範項目投運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雙機頭機組,青洲六項目更以單體百萬千瓦級併網刷新紀錄。預計到2025年底,通過「統一規劃、連片建設」的戰略布局,三山島柔直工程將實現每年60億度綠電直送200萬戶家庭,年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3萬噸。
電網數位化服務同步升級:新能源項目業主可通過線上平台一站式完成併網申請與進度查詢。截至2025年7月底,廣東電網已受理超9800萬千瓦容量的新能源項目接入,覆蓋700餘個工程節點,顯著提升清潔能源入網效率。
在韶關乳源等偏遠山區,廣東電網通過建設「可觀、可測、可控、可調」的智能微電網系統,將戶均停電時間壓縮至3.5小時以內。該技術結合水光儲多能互補模式,確保電壓穩定性達99.997%,為瑤鄉特色產業提供全天候電力保障。例如,當地酒坊通過恆溫發酵設備提升產能,民宿、茶葉烘乾等產業用電可靠性顯著增強。
根據2025年規劃目標,廣東電網將完成山區中心鎮「一鎮一站」及行政村「一村一台區」的全覆蓋建設,戶均配變容量不低於3.5千伏安/戶。這種精細化布局不僅提升供電質量,更通過「毫秒級孤島切換」技術保障極端天氣下的電力連續性,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梅州地區,「油改電」工程成為綠色物流發展的典範案例。截至2025年8月13日,廣東電網累計完成電動重卡充電站等項目52個,接電容量達12.73萬千伏安,並配套投入39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高效電力保障,當地物流企業每年節省用能成本超1.2億元,單車年均運營成本降低20萬元。
電網在重型卡車充電網絡的布局中凸顯關鍵作用:蕉嶺廣福鎮閩粵交界樁群、梅州首座16000千伏安充換電站等項目,不僅打通區域物流節點,更通過「全程跟進+快速響應」服務機制縮短建設周期,為交通領域碳減排提供可複製模板。
電網創新推動能源革命縱深發展
從海上風電的規模化開發到山區供電的智能化改造,再到交通電氣化的場景突破,廣東電網以數據為支撐、技術為驅動,在2025年實現了清潔能源併網容量、減排效益與用戶用電質量的多維躍升。通過持續優化電網結構和服務模式,廣東正加速構建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為全國能源轉型提供標杆範例。
更多電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