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調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常熟農商行通過跨區域網點布局與資源整合,在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持續發力。與此同時,2025年收割機行業迎來技術升級與需求增長的雙重機遇期,智能化、高效化設備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支撐,市場需求預計同比增長12%。本文結合銀行業務動態與農機產業趨勢,解析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的關鍵動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收割機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常熟農商行通過「村改支」加速布局蘇南、蘇中、蘇北地區,截至2025年6月末,其常熟以外地區的營收占比達66.52%,撥備前利潤占比66.62%。這一擴張策略與蘇北農業機械化進程高度契合:當地收割機保有量同比增長9.3%,農戶對高效能設備的貸款需求顯著上升。該行通過增設分支機構,為農機經銷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支持,推動區域收割機滲透率提升至45%。
年內三次臨時股東大會批准吸收合併7家村鎮銀行,其中蘇北地區占比超60%,進一步強化了該行在農業大省的金融服務網絡。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江蘇省內村鎮銀行業務中涉農貸款餘額增長18%,直接支持當地農機購置與更新換代。與此同時,江蘇全省收割機年產量突破12萬台,較2024年提升7個百分點,形成「金融輸血-設備升級」的良性循環。
儘管常熟本地貸款不良率僅為0.5%,但省內外村鎮銀行不良率分別達1.01%和1.07%,反映出區域風險管控的挑戰。這一現象與傳統農機設備折舊過快、農戶還款能力波動有關,而智能化收割機(配備物聯網監測系統)的普及正逐步緩解此類問題。預計2025年智能型收割機占比將超30%,通過數據化風控降低信貸壞帳風險。
面對江蘇9家上市銀行的競爭壓力,常熟農商行聚焦「微金模式」與特色金融產品開發。例如,針對農機經銷商推出「豐收貸」,提供最長5年期低息貸款,並聯合設備廠商提供以舊換新補貼,推動二手收割機交易活躍度提升20%。同時,通過ABS工具優化資產結構,助力高風險區域信貸資源再配置。
2025年上半年,常熟農商行的跨區域擴張與江蘇收割機行業的技術升級形成共振效應:金融網絡下沉加速了農業機械化進程,而農機設備需求又為銀行創造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未來,在「質量優先」戰略下,該行需進一步通過數位化風控、特色產品創新鞏固競爭優勢,同時把握智能農機普及的窗口期,實現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雙向賦能。隨著蘇北地區收割機保有量突破80萬台的目標逐步推進,銀行業在農業現代化中的角色將更加關鍵。
更多收割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收割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