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根據最新行業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國網約車市場呈現技術驅動下的規模化增長態勢。在合規化管理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全國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數量與訂單量均實現穩定提升,頭部企業在智能調度、安全監管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交通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國共有392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經營許可,較上月新增3家。當月網約車監管系統共接收訂單信息7.87億單,環比增長4%,顯示出交通出行服務需求的持續活躍。技術賦能下,頭部企業通過優化算法、強化車輛及駕駛員合規管理,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保障服務質量。
從平台合規率看,訂單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如祺出行以最高合規率領先,T3出行、曹操出行成為本月合規改善最快的代表;而喜行約車、花小豬出行等則出現小幅下滑。值得關注的是,聚合平台完成2.73億單,雖環比微降2%,但其作為交通服務生態的重要樞紐角色仍不可替代,其中花小豬出行與滴滴出行的訂單合規率居於前列。
在主要中心城市中,深圳、廣州等24個城市訂單合規率達80%以上,形成技術驅動下的規範化示範效應。杭州、成都等地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升級與企業合作機制創新,進一步鞏固了行業標杆地位。然而,蘭州、昆明等城市本月合規率出現較明顯下降(分別為-3.8%和-11.5%),反映出區域間交通治理能力的不平衡性。
烏魯木齊、上海等城市的合規提升則得益於技術手段的應用——例如實時數據追蹤與違規預警系統的部署,有效強化了監管精準度。數據顯示,北京作為超大城市,在訂單量排名中位列末位但保持較高合規水平,凸顯其在交通精細化管理上的獨特優勢。
綜合來看,2025年交通出行領域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頭部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運力調度,依託物聯網技術實現車輛全生命周期監管,同時聚合平台與自營平台的協同創新持續推動市場多元化發展。城市間的合規率差異則提示需加強區域間經驗共享和技術下沉。
本月數據顯示,網約車行業在交通數位化進程中展現出強勁韌性:許可數量穩步增長、訂單量再創新高,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疊代鞏固競爭優勢。未來,隨著人工智慧與5G技術的深度融入,行業將在安全監管、綠色出行、供需匹配等領域迎來更深層次的技術革新,進一步推動中國交通服務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本分析基於最新行業監測數據,系統展現了2025年中國網約車市場在技術應用與合規管理上的階段性成果。從平台競爭到區域治理,技術創新始終是驅動行業升級的核心動力。隨著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和重點企業的持續投入,交通出行服務將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繼續朝著更高效、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更多交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