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今年暑運期間(7-8月),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預計達1.5億人次,創歷史新高。統計顯示,10歲及以下兒童和60歲以上銀髮群體出遊人數同比增長顯著,推動"家庭游+銀髮游"成為市場新增長極。值得關注的是,約600萬人首次乘坐飛機出行,主要客群集中於學生、兒童及老年群體,折射出旅遊基礎設施普及與普惠性提升帶來的結構性機遇。
高溫天氣催生"清涼經濟"爆發式增長。威海、黔東南等10個平均氣溫低於30℃的目的地入選暑期熱門避暑地,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大連等地旅遊訂單量實現雙位數增長。戶外探險類項目表現尤為突出:江西撫州大覺山漂流同比增4倍,貴州高過河"刺激漂"成交額漲40%。數據顯示,露營、徒步等自然探索類產品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00%,預示生態旅遊與體育旅遊融合領域存在巨大投資空間。
文化IP對旅遊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ChinaJoy等大型展會期間,場館周邊酒店預訂量激增8倍;"村超""蘇超"等體育賽事帶動貴州黔東南州、江蘇等地旅遊增速突破20%。影視作品衍生效應同樣顯著,《浪浪山小妖怪》推動山西古建景點搜索量暴漲380%,新疆那拉提景區因劇集取景熱度攀升68%。古鎮旅遊呈現差異化發展趨勢,浙江濮院、廣東赤坎等通過特色活動實現訂單翻倍增長,驗證了文化賦能型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暑期數據顯示,遊客對"小團游""私家團"的需求急劇升溫。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跨省"一家一團"產品數量同比增長70%,營收增幅達53%;私人定製旅遊客單價提升25%,西北、雲南等目的地占比超40%。高端化趨勢下,歐洲私人定製線路均價突破3.6萬元,東南亞海島游與周邊微度假則分別滿足不同客群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線城市如防城港、雅安等地旅遊人次增長24%,反映出下沉市場蘊含的開發潛力。
更多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