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正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突破重塑原料供給體系。在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多部門發布的《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為高端原料研發與市場應用提供了明確方向,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原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最新方案規劃,2025-2026年間將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需求,加速超高純金屬等關鍵原料的技術突破。例如,在半導體製造領域,3N(99.9%)以上純度的矽、砷化鎵等材料需求量預計年增長超18%,而新能源汽車電池對鋰、鈷、鎳等高純度原料的需求則直接關聯到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目標。政策明確要求企業強化銅合金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研發,以滿足5G基站散熱系統和新能源車輕量化部件的嚴苛標準。
方案提出將實施"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通過中試平台建設縮短新材料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周期。截至2025年9月,全國已規劃17個省級新材料中試基地,其中60%以上聚焦有色金屬領域。在稀土永磁材料方面,要求高性能釹鐵硼磁體的單位能耗降低15%,同時推動鎂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占比提升至23%。貴金屬功能材料研發則將重點突破燃料電池催化劑的鉑基替代技術,預計到2026年實現國產化率從當前47%躍升至68%。
通過實施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行業正在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追溯系統。鋁合金材料的強度指標要求較2023年提升12%,硬質合金產品良品率目標達到96%以上。政策特別強調低碳冶煉工藝的研發投入,到2027年新建中試平台將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25%的技術驗證。這些標準升級直接帶動高端原料市場需求結構性調整,預計到2026年高品質銅合金市場容量將突破830萬噸/年,稀土功能材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9.5%。
根據《新材料中試平台建設指南(2024—2027年)》,未來三年將重點支持30個以上有色金屬新材料中試項目,涵蓋低碳冶煉工藝改進和稀有金屬提純技術優化。目前已有15家龍頭企業啟動鎂鋰合金複合材料生產線建設,預計帶動相關原料投資超過280億元。資本市場對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原料企業關注度顯著提升,半導體級高純銦、超細鎢粉等產品的溢價空間較傳統產品擴大4-6倍。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中國有色金屬原料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躍升的關鍵轉型期。通過強化高端材料研發能力、完善中試轉化鏈條以及推進低碳生產工藝革新,行業不僅能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原料需求升級,更將培育出新的增長引擎。2025-2026年的關鍵窗口期內,具備技術壁壘和產業鏈整合優勢的企業有望在高純金屬、功能合金等細分領域占據先機,帶動整體產業向萬億級規模邁進。
更多原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原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