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石油資源加速枯竭、國內糧食階段性過剩、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十多年來,我國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發展迅速。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內糧食產銷形勢發生變化,生物質燃料企業發展面臨著原料轉型、技術進步、完善價格體系及深入研究等一系列問題。
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生物質液體燃料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方面都具有技術成熟、使用方便、便於推廣的綜合優勢,是今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受到世界石油資源、價格、環境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上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美國、巴西、歐盟等日益重視生物質液體燃料的發展,並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以燃料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十多年來,利用成熟的乙醇生產技術和大規模的乙醇生產能力,以定點生產、定向流通、封閉運行的原則,分別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龍江建設了以陳化糧為原料的四家燃料乙醇生產廠,年產能達102萬噸,目前全國已有9個省開展車用乙醇汽油銷售。
河南天冠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陽介紹說,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國4個生產企業共生產銷售燃料乙醇243萬噸,2006年全國共銷售乙醇汽油1300萬噸,占全國汽油消費量的23.3%,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
在積極推進燃料乙醇開發的同時,國家還努力倡導生物柴油的研發,目前全國有20多家企業正在進行生物柴油生產,生產能力約為30萬噸。為了能在更大規模、更大範圍內替代石油資源,在發展傳統乙醇產業的同時,我國目前正在積極支持纖維乙醇的開發和產業化工作。國內第一條3000噸/年的纖維乙醇產業化中試線將於今年在天冠集團建成。
四個難題亟待破解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迅猛,但畢竟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著很多新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
原料的非糧替代急需提上議事日程。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供應是首要問題,小幅有限增長的糧食產量難以滿足持續擴大規模的燃料乙醇生產需求。因此,如何更科學地利用國內巨大的飼料糧資源,實行飼料乙醇聯產是當務之急。同時,對於其他的非糧替代措施,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應儘快推進實施。
產業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差異較大,總的技術水平和物耗水平相對偏高,需要在節能減排方面引進或更新技術,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
燃料乙醇價格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在燃料乙醇試點期間,其定價實行低於汽油出廠價的定價辦法,降低了產品本身應有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從產業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燃料乙醇的價格體系應進一步完善,並逐步與國際接軌。
繼續加大對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生物柴油、纖維乙醇的開發和產業化目前已經到了關鍵階段,但僅靠一個行業、一個企業自身的力量還遠遠不夠,需要政府對產、學、研以及跨行業組織協調,共同攻關。同時,政府應建立專項資金支持其產業化進程,從根本上奠定生物質能源大規模替代的基礎工作。
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專家認為,隨著全球一次化石能源的不斷減少、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以可再生資源為主導的新型能源工業必將迅速發展,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生物質液體燃料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目前,世界範圍內的能源替代步伐不斷加快,我國在成功推動九省試點推廣車用乙醇汽油使用的基礎上,計劃進一步擴大推廣範圍,統一規劃布局,依託現有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產企業,鼓勵其以先進成熟技術控股參股新建企業,促其形成3-5個區域性的專業化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產集團,確保市場供應。
河南天冠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陽說,初步預測,「十一五」期間,全國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產能力將達到500萬噸,其中燃料乙醇400萬噸以上。預計到2020年,生物質液體燃料將占全國液體燃料總量的20%,達到1500萬噸到2300萬噸,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張曉陽介紹說,在政府支持下,天冠集團正積極與歐盟合作開展高比例乙醇應用示範項目,力爭通過幾年的積累,為我國下一步發展高比例乙醇汽車提供重要依據。同時,隨著大量現代科技如基因工程技術應用於乙醇生產研究領域,纖維乙醇生產技術在未來將日益完善,產業化條件將日益成熟,新技術將突破糧食生產乙醇的傳統概念。以自然界資源量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植物纖維做原料,乙醇產品將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僅全國每年農秸稈資源的一半轉化為燃料乙醇,產量將超過全國汽油消費量的1.2倍,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世界上很多能源需求國家,多年來都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國急需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發,加快產業發展速度。
加強在高產能源作物培育方面的合作。在這方面,我國已有培育甜高粱、脫毒甘薯、高澱粉玉米等農作物的經驗和技術,今後應努力尋求高產能源作物相關技術的合作夥伴,以提高單位面積能源作物的產量,滿足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發展對原料的需求。
加強纖維乙醇產業化技術攻關合作。纖維乙醇的開發代表了生物質液體燃料今後的發展方向,國外不少研發機構和企業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於纖維乙醇的產業化發展,我國今後應在這方面加強國際間的優勢互補,共同在高纖維含量植物基因改造、高效低成本纖維素、半纖維素提取工藝方面展開合作,儘早實現纖維乙醇的產業化。加強澱粉質直接生產乙醇(木薯甘薯等無蒸煮生產乙醇工藝)、乙醇膜法脫水、酵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在這些方面,不少國家如日本已經取得了較快進展,建議以技術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降低乙醇生產的能耗。
加強生物能源產業衍生生物化工的技術合作。希望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共同開展乙醇制氫、乙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利用微生物產生油脂、生物質合成液體燃料等,在更多領域拓展生物能源產業鏈條。除了技術領域外,國際間還應進行更為廣泛的合作,可以從資本、管理等各個生產要素在有條件的各個區域進行合作。
更多生物質液體燃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質液體燃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