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生物質能產業有望打破發展瓶頸 上市公司將受益

生物質能產業有望打破發展瓶頸 上市公司將受益

2007-01-01 09:05: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柯炳生昨天表示,中國農業在耕地、
水資源以及生態環境三方面的潛力已經沒有多少可挖,而且想大幅提高單產也很難。
這意味著中國農業至少面臨三大發展瓶頸。不過,未來幾年中國仍不會成為玉米淨進
口國。柯炳生是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主辦的「2007國際玉米產業大會」上作出上述
表示的。

  玉米是身兼糧食與飼料兩大功用的糧食品種,近幾年來它又被大量用於生產燃料
乙醇。由於燃料乙醇需求旺盛,去年10月以來,玉米價格飛漲。今年受面積增加的
刺激,玉米價格才回落。

  柯炳生認為,從耕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來看,中國農業已經沒有太多
的潛力可挖。

  耕地方面,目前中國糧食產需缺口較大,按照當前的統計口徑,需要額外拿出我
們國家總作物面積的10%。耕地現在總量不斷減少,質量下降,由於工業化的不斷
發展,越來越多的農田被轉為非農業用田。水方面,全國農業缺水大約3千億立方米。

  柯炳生認為,中國發展農業生產的唯一希望就是提高單產。改革開放以來的前2
0年,中國糧食始終保持著比較高的增長幅度,但是近幾年卻停滯起來,玉米雖略有
增長,但是和1998年相近。

  另一方面,未來糧食需求會不斷增加。因為首先人口總量不斷增加,每年淨增7
00多萬畝,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城市消費量相當於農村消費的2倍還多一些
;其次,人均收入增高會拉動飼料的增長,另外,工業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包括澱粉
、燃燒酒精等。

  雖然中國玉米的產量難以大幅提高,但是柯炳生認為,中國在未來幾年也不會成
為玉米淨進口國。原因主要是國際市場的價格仍然較高,加之海運費大漲,導致現在
進口玉米的到岸價,已經高出了中國國內的玉米價。另一方面,中國也不可能大量出
口。柯炳生預測,中國玉米的價格很可能保持在較高的一個水平上。

  考慮到國內的情況,中國對玉米進口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根據WTO的協定,我
國對玉米進口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的數量是720萬噸,關稅是1%,配額外的關稅
是5%。柯炳生預測,未來玉米最大進口量也就是720萬噸,因為進口配額外的關
稅太高了。

  「如果將來中國國內真的玉米很短缺了,玉米進出口政策可能會放寬。」

  目前,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接近50%。棉花對外依存度約35%。

更多生物質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質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