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記者在嚴重缺水的中國西北地區了解到,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當地水資源短缺矛盾。而據專家預測,按照目前氣候變化的趨勢,加上經濟社會發展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未來這一地區可能會更加缺水。
據中國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專家預測未來50年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可能上升1.
9-2.3攝氏度,由此可能導致冰川面積將比目前減少27%,其中面積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將基本或完全消失。加上生產和生活用水持續增長,預計2010年至2030年,西北每年約缺水200億立方米,到2050年可能稍有所減輕但缺口仍達100億立方米。
中國西北地區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和陝西等5省區及內蒙古西部,乾旱缺水是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據氣象資料顯示,過去百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中國平均氣溫升高0.65攝氏度,西北地區氣溫變化的強度又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值。
冰川和高山積雪是調節中國西北水資源量的「固體水庫」。氣溫升高使冰川消融加速、雪線退縮。據甘肅和青海兩省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專家估算在過去40多年,西北地區冰川面積約減少了1400平方公里,雪線上升了30-60米,直接導致部分內陸河源頭來水量顯著減少。
持續增溫還使得中國西北地區大片湖泊萎縮甚至乾涸,部分河流源區補給水量減少。1985年,被稱為黃河「蓄水池」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湖泊數量還有4077個,如今已銳減至1800個;境內27條黃河主要支流中已有11條乾涸,另有多條河流則成了季節河。
近20餘年間,西北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增加,但是,時空分布卻更加不均,很難被有效利用。同時伴隨氣溫升高,冰川和高山積雪消退、湖泊濕地萎縮,蒸發量加大,各地可用水資源基本呈現進一步減少趨勢。據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項目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西北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5.84%,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占全國人均水平的80.5%。
預估未來西北地區水資源形勢,專家普遍認為氣候可能變得暖濕,但是,由於西北地區降水基數過小,增加的降水量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乾旱氣候區的基本狀況,而且隨著氣溫不斷上升,冰川、高山積雪和凍土等固態水體加快消融,蒸發量也會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