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0年至1949年,簡陋作坊式生產方式只有幾十家,1900年北京房山區大石窩鄉一帶石匠繼承祖業,手工雕刻漢白玉藝術品,主要供應皇室及達官貴人,年產在150~200件,從業人員約300人不到。但從1949年發展至今,中國石材企業已達27400多家,從業人員約550萬人。
1910年義大利商人首先在天津開辦了雲石公司,利用半機械化加工石材主要用於臨街店鋪的裝修和商店櫃檯台面。
1919年北平私營麗人造大理石廠成立,占地僅30平方米。擁有小型切斷機、鋸石機、手扶研磨機、圓盤鋸、活動磨石機。均用金剛石作磨料,工人20人,年加工大理石板500平方米。
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成為民國時期最大的石材工程項目。
1930年~1948年期間德國人在青島開辦石材公司;北京私營陸石廠成立;日商在瀋陽開辦奉福大理石廠;義大利商人在上海開辦「大偉行」;日商在大連開辦天橋大理石廠;日商在長春開辦隆昌公司。而這些公司仍以半機械和手工為主,年產大理石、花崗石、水磨石不足5000平方米。
1949年~1952年北京華際石材相繼為中南海懷仁堂、北京和平賓館等重點工程提供石材製品,年生產大理石板材也僅為1000平方米。
1953年北京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廠(今北京市建築水磨石廠前身)開始生產水磨石。
1955年當年全國大理石出口板材僅為1000平方米。
1957年華際石材廠併入北京大理石廠,大理石成為該廠在北京獨家加工經營的產品產品開始出口至新加坡、埃及、柬埔寨、泰國、蒙古國等。同年,全部私營石材企業改造為公私合營企業
1958年公私合營石材公司全部轉為國營。為滿足北京十大工程需要,由原建築工程部和有關省建材部門投資改擴新建了一批石材企業主要有:北京大理石廠、天津大理石廠、上海大理石廠、北京建材水磨石廠、北京建築水磨石廠、瀋陽大理石廠、青島大理石廠。當年花崗石、大理石產是全國為16萬平方米,水磨石12萬平方米。
1963年中國經一顆工業人造金剛石誕生,為石材機械國產化創造了重要條件.
1969年杭州大理石廠經當時建築材料工業部批准從義大利引進第一台普通鋼絲繩鋸,是中國採用金剛石工具開礦的開始,開創了機械開採的歷史。
1972年全國石材及相關製品出口當年突破100萬美元.國家建材局人工晶體研究所成立金剛石工具專業研究會,成為中國金剛石工具產業的孵化器。
1973年國家建委、計委在北京召開全國三石工作會議,著手制訂「三石」技術質量標準。
1976年北京人工晶體研究所金剛石工具形成系列,切、銑、鑽、磨工具齊全.
1977年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內外裝修大量採用石材,全國石材行業開始向大會提供石材的有北京大理石廠、杭州大理石廠等;提供工具的有人工晶體研究所,鄭州三磨所;所用石材品種有:泉州白、石棉紅、杭灰、漢白玉等,首次採用石材幹掛技術。
1978年全國掀起第一次石材加工熱,開始了大量引進石材開採與加工設備高潮,共引進200餘條生產線,引進金剛石工具製造設備290台(套),同時國內人員開始分批出國培訓學習。
1979年當年產「三石」17萬平方米,年創匯300萬美元。
1983年國家建材局批准成立中國石材工業協會《石材》雜誌編輯部同時成立.
1984年山西工具機廠,武漢工業大學石材研究所、湖南建材設備廠生產出國產雙頭排孔鑿岩機、液壓鑽機、臥式鑿岩機、金剛石串珠繩鋸石機、快速鋼絲繩索鋸、液壓頂石機、桅杆式起重機等,使採石和加工設備時一步國產化。
1987年石材發達地區相繼成立了8個省級石材協會,全國有會員800多個。當年大理石板板生產量為264萬平方米、花崗石633萬平方米、水磨石513萬平方米。當年底數據統計表明:中國幾乎進口了世界上各類主要石材技術裝備。
1988年成立國家建材局石材質量監測中心。
1992年《天然大理石建築板材》,《天然大理石荒料》、《天然花崗石荒料》、《天然花崗石板材》、《天然飾面石材術語》、《天然飾面石材試驗方法》、《建築飾面材料鏡面光澤度測定方法》建材行業及國愛標準發布。
1993年《天然石材產品放射性防護分類控制》標準發布。
1997年天然大理石、花崗石出口首次突破7億美元。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廳成為室內裝修使用漢白玉最多的場所。
1999年中國石材企業「第一集團軍」出現:深圳康利、高時;東莞環球、東成;新疆廣匯等,年營業額均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
2000年全國石材出口創匯首次突破8億美元;石材行業創三項世界第一,並連續5年成為國內建材行業單一產品出口第一大戶。
更多石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