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石材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過去幾年來,石材市場已連續處於不景氣狀態,全國的石材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實際產量幾倍於市場容量。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石材行業內部面臨新一輪洗牌。「春江水暖鴨先知」,8日至11日在水頭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吸引海內外超過800家石材產業上中下游企業前來參展,為觀察行業最新動向提供了良機。
據最新石材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近兩年,國內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需求普遍疲軟,處在上游的石材產業明顯感到「有勁沒處使」。產業困境中,水頭生、水頭長的「老牌」石材公司華輝石業卻實現了同比去年超過30%的業績增長。
「這要歸功於我們所處的石材產業『新常態』。」福建省華輝石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小毛分析說,「石業『新常態』下,生產不規範、經營能力不足的小型廠家退出市場,經過洗牌後的品牌大廠反而發展地更好。」
「石業『新常態』帶來很大機遇,但機遇不是天上掉餡餅,企業還是要憑好眼光、真本事去拼、去爭。」潘小毛說。
華輝石業便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新機遇,在馬來西亞、杜拜、西班牙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立分公司,在發展自身業務、擴大公司影響的同時,還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
如果說華輝石業等「老牌」大公司在石業洗牌中逆勢而起、重新布局,那麼錯失行業「黃金期」的「新玩家」要如何藉機「抄底」?
同樣前來參展的廈門石商科技有限公司並非一家典型的石材企業。公司去年年底剛剛註冊,便遭遇石業「寒冬」。然而,一款創新「輕量」產品,卻幫助公司慢慢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地。
從國際市場看,雖然總體經濟形勢正在好轉,但復甦步伐還不夠快,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有增無減。中國石材業面臨義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巴西等主要石材出口國的競爭壓力也在加大,價格優勢正在逐步喪失。
石材廠家可以嘗試去改變一些原有的運營模式,讓廠家「起死回生」。憑藉創新科技,在傳統行業洗牌過程中定位、發掘新的細分市場,從而取得企業生存發展,豐富市場內涵,這是石材行業「新玩家」逐漸走出的一條「低開高走」的通路。
更多石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