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膠成本占輪胎生產成本的40%以上,我國天然橡膠的對外依存度已達80%左右,而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卻一直高達20%,這給輪胎等橡膠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極大的壓力,嚴重影響了我國輪胎橡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近期,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再次向有關部門呼籲取消天然橡膠進口關稅。
1、輪胎企業虧損面加大
天然橡膠成本占輪胎生產成本的40%以上,2011年天然橡膠價格如此大幅波動,使輪胎企業無法控制生產成本,生產運行遇到極大的困難。
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45家輪胎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079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分析認為,輪胎銷售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橡膠漲價帶動輪胎提價,以及高檔輪胎比重提高。但同時,輪胎產量增速卻大大放緩。45家主要輪胎企業輪胎產量達到3.14億條,僅比上年增長2.5%,增幅回落13.5個百分點。從輪胎出口看,45家輪胎企業共實現出口703億元,比上年增長27.4%;出口1.33億條,僅比上年增長3.9%。在銷售額大幅提高的同時,輪胎企業效益嚴重下滑,行業利潤比上年下降16.2%,虧損企業11家,虧損額比上年度增加92.25%,虧損面達25.6%,比上年度增加6.98個百分點。
2、天然橡膠價格大幅波動
2011年國內外天然橡膠價格走勢主要分為暴漲、暴跌、寬幅震盪、持續回落四個階段。
暴漲階段(1月初-2月下旬):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上揚,國內期貨價格突破43000元(噸價,下同)、現貨價格突破42000元,均創歷史最高。暴跌階段(2月下旬-4月底):天然橡膠國內期貨、現貨價格均跌至35000元左右。寬幅震盪階段(4月底-9月下旬):天然橡膠價格止跌回穩,並在相對高價區域內大幅震盪。持續回落階段(9月下旬-12月底):天然橡膠價格結束寬幅震盪持續回落,截至年底,市場價格已跌至26500元,接近全年最低價格。
2012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逐步回升,期貨價格從年初的23000-24000元升至現在的接近3萬元,現貨價格也從26000-27000元逼近3萬元。
3、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高達80%
多年來,我國國產天然橡膠一直維持在60萬噸左右,2011年產量達到70萬噸左右,而2011年橡膠工業實際天然橡膠消費量卻高達320萬噸,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天然橡膠進口量分別達到168萬噸、171萬噸、186萬噸和210萬噸,年均增幅在10%以上。據了解,我國天然橡膠自給率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2005年首次跌破國際公認的30%自給率安全保障線,2007年跌至25%,2009年跌至22%,2010年跌至20%。
4、天然橡膠進口關稅太高
2010年我國天然膠進口關稅調整為:煙片膠為20%或1600元/噸,兩者從低;技術分類天然膠為20%或2000元/噸,兩者從低。2011年,我國進口天然橡膠210萬噸,進口金額938089.5萬美元,進口均價為4467美元,以從價稅計征關稅高達5610元,企業根本無力消化,出現大面積虧損。
5、高關稅使輪胎企業兩頭受苦
由於中國對進口天然橡膠實行高關稅政策,東協10國對中國輪胎出口也實行了不合理的高額關稅。
東協10國進口中國輪胎的關稅稅率如下:
馬來西亞40%越南30%柬埔寨26.5%寮國20%緬甸14%
泰國10%印尼10%菲律賓10%汶萊10%新加坡0%
據我國骨幹輪胎生產企業反映,東協10國間的輪胎進口關稅均為5%,而對進口中國輪胎則實行高關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進口其天然橡膠關稅為20%。天然橡膠進口高關稅政策使我國輪胎企業兩頭受苦,在國際貿易中不能享受平等待遇。
6、進口關稅現狀不利於行業結構調整
目前實行的天然橡膠進口關稅即不符合我國工業生產的現狀,也不利於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一般貿易項下天然橡膠進口的高關稅,使很多輪胎企業不得不採取在加工貿易的名義下進口天然橡膠。據海關統計,2010年,在186萬噸的進口天然橡膠中,一般貿易項下進口的天然橡膠僅14萬噸(不含天然膠乳)。由此可見,天然橡膠關稅形同虛設,根本沒有達到國家的初衷,反而限制了下遊輪胎企業的競爭力。
天然橡膠高關稅政策給國內輪胎行業發展帶來很多弊端。一是輪胎企業被迫只能進行加工貿易,造成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既不利於企業在國內市場塑造品牌,又使行業時刻面臨國際貿易摩擦的打壓,不利於輪胎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二是輪胎企業難以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及時轉變營銷模式,使企業難以實現效益最大化。如國內市場形勢好價格高時,企業因為進口的是加工貿易天然橡膠,就只有產品出口一條路,無法及時進行市場轉換。目前中國的汽車產業以合資企業為主,自主品牌較少,汽車合資企業在原配胎的選擇上優先選擇國外品牌,國產品牌輪胎在轎車的原配胎市場上份額還不到10%。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但輪胎市場份額卻被外資企業分走一半,尤其是轎車胎市場外資品牌占據70%左右的市場份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中國的輪胎企業卻難以分到應得的利益,這是政策的悲劇。三是助長了天然橡膠走私等違法行為。因此,天然橡膠高關稅降低了輪胎企業的競爭力,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
另外,由於正常進口天然橡膠的關稅太高,迫使許多企業進口零關稅的複合橡膠,導致複合橡膠進口大量增加,從2000年的7.35萬噸、2004年的33.61萬噸增長至2008年的55.77萬噸;2009年進口複合橡膠102萬噸,比上年增長83.6%;2010年進口複合橡膠10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2011年進口複合膠85.41萬噸。
由於許多外資輪胎企業在國外都有工廠,可以在其國外工廠加工成複合橡膠進口,而我國本土輪胎企業卻要再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去尋找加工廠加工成複合橡膠後再進口,而添加的炭黑等輔劑品質難以控制,容易對輪胎產品質量造成影響。而且,由於複合膠需求量大增,很多企業在國內保稅區建立複合橡膠加工廠,而複合橡膠本身只是高關稅下的產物,其加工本身就不是輪胎生產必須的工序,輪胎企業仍要將複合橡膠再次加工,既不利於輪胎廠本身的節能降耗,也不符合國家的低碳經濟政策。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天然橡膠的高關稅。
更多輪胎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輪胎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