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國內甲醇現貨價格大幅上揚,江蘇市場漲幅甚至接近1400元(噸價,下同)。分析此輪行情背後的原因,據分析,甲醇產能虛高是最根本的。
這些年來,業內一些網站、專家都在說甲醇產能過剩。自2006起至今,國家相關部門也針對甲醇產能過剩等問題下發了一系列文件。但筆者進行統計分析卻發現,甲醇產能存在一定虛高,過剩只是一個假象,由此才導致了如今的甲醇供不應求。
具體來看,據統計2013年6月底國內的甲醇產能在5500萬噸/年左右,其中焦爐氣制甲醇產能900萬噸/年,天然氣制甲醇產能1080萬噸/年,煤制甲醇產能3530萬噸/年(含合成氨聯產甲醇產能810萬噸/年)。
當前,我國面臨著能源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霧霾危機、城鎮化等諸多現實問題。甲醇則可以替代石油生產烯烴、芳烴、汽油和柴油,且用甲醇生產出的高清潔油品不含硫、重金屬以及芳烴等,是降低PM2.5的理想燃料。
為維護甲醇市場的平穩,相關人士認為:第一,要正確認識我國甲醇產能的現狀,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因時因地有序安排甲醇及下游項目的建設,促進上下游協調發展;第二,要鼓勵甲醇項目在建設時採用諸如能化共軌等先進技術,高效利用能源,避免二次污染;第三,已有甲醇企業應該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開足馬力,保證下游的需求。
點評:甲醇產能過高的大原因: 原因一:市場缺乏淘汰落後產能的表現。國內現有甲醇產能中有50%以上是落後產能,由於生產年代久、技術水低,污染比較嚴重,原料成本高。 原因二:國際油價攀升催生煤化工發展。受原油價格回落和金融風影響,甲醇主要傳統下游用戶甲醛、醋酸、MTBE、二甲醚等產品對甲醇的需求大量萎縮,而進口甲醇大幅度增加,醇醚燃料標準又遲遲沒有出台,再加上甲醇制烯烴工業示範裝置還在建設中,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甲醇行業出現產能相對過剩。 原因三:進口量增加。
更多甲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甲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