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2015年我國天然氣行業供大於求局面已基本形成

2015年我國天然氣行業供大於求局面已基本形成

2015-01-01 14:41:3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繼2015年2月國家發改委宣布非居民用氣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並軌後,近期市場關於天然氣價格調整的預期再度強烈。多位市場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市場供求態勢、鼓勵清潔能源消費、解決環境問題等角度出發,天然氣價格下調是大勢所趨,預計三季度將公布調價方案,非居民天然氣的降價幅度或在0.4-1.0元/方之間。

  若氣價下調,將首先利好天然氣下游產業的發展,對天然氣工業、發電、車船交通、城市燃氣等企業都將形成一定利好,但對上游生產開採尤其是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來說將造成一定衝擊。如何統籌上下游利益,推動天然氣價格更加合理地反映供求關係,將是調整價格的同時需要思考的命題。

  氣價下調預期強烈

  「按現在市場供求態勢看,如放開管制,價格應該是下降的趨勢。」一位石油公司人士對記者指出。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羅佐縣也認為,目前全球天然氣供應充足,而從解決環境問題的角度考慮,短期內天然氣作為低碳能源,是現實的可供利用的手段,因此天然氣降價是大勢所趨。

  「以美國為例,美國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一定程度上靠的就是天然氣價格的低廉。而且,其國內還在規劃新建天然氣化工、天然氣發電等產業。而中國這麼多人口,環境問題這麼嚴重,應該鼓勵推動天然氣消費。」羅佐縣稱。

  據《2015-2020年天然氣工程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按照2015年上半年的進口數據測算,天然氣調價幅度在1元/方左右。但發改委在天然氣價格調節時點選擇多久的計價周期,會影響最終的調價幅度。此外,若調價幅度過大,會對上游企業造成較大壓力,需要統籌考慮上下游需求。「考慮到各種變量,我們作出的調價預期範圍在0.3-0.5元/方之間。」陳芸穎稱。

  申銀宏源認為,2015年4月天然氣價格實現並軌,為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奠定了基礎。我國積極調整進口能源結構,有意控制進口能源價格,也顯示了國內天然氣價格仍存在下調空間。加上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壓低了國際天然氣價格,國內氣價下調勢在必行。「我們預計下調空間在0.5元/方。下游對價格敏感,若天然氣價格下調1元和0.5元,對應的工業需求增量分別為320億方和160億方,對行業需求帶動明顯。」

  方正證券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及液化石油氣價格從2014年6月份開始大幅下跌,半年時間內跌幅接近50%。預計發改委採用10個月計價周期的機率較大,天然氣門站價應在2015年2月價格基礎上下降約17.03%,即約0.44元—0.47元/方。

  「目前國內天然氣供大於求的局面已基本形成,下游用戶議價能力提高,加上直供用氣可以上下游自行商量價格,實際上,部分地區和行業的天然氣價格已經降低。」 陳芸穎稱。

2015年我國天然氣行業供大於求局面已基本形成

  下游用氣企業受益

  業內人士指出,氣價下調將首先利好天然氣下游產業的發展,對天然氣工業、發電、車船交通、城燃等行業形成一定利好。

  方正證券認為,城市生活燃氣消費增量主要是城市天然氣普及率提升以及天然氣對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的替代;工業用氣增量主要是工業燃料中新增的鍋爐煤改氣以及制氫等化工產業對天然氣原料的需求增長;交通用氣則取決於加氣站建設力度和油氣經濟性對比。

  「非居民增量氣價格下調,短期內給燃氣分銷市場帶來成本端的下降。目前,包括居民用氣、工商業用氣在內的終端燃氣價格尚未建立聯動機制,在門站價快速市場化的背景下,終端價格對原油價格敏感性要大大弱於門站價,城市燃氣分銷商有望在此輪油價下跌中獲取更高收益。」方正證券指出。

  目前,城市燃氣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深圳燃氣、長春燃氣、重慶燃氣、陝天然氣、國新能源、金鴻能源等。

  交通用氣行業也會比較受益。據陳芸穎介紹,目前全國CNG車保有量有三四百萬輛,天然氣價格下調會通過政府調價傳導,拉低CNG車的用氣成本。而對於LNG車來說,目前LNG市場價格已經比較低,彈性可能沒有CNG車那麼大,但還是會間接分享國內LNG出廠價降低的利好。

  目前,車用天然氣相關上市公司包括福田汽車、宇通客車等。配套設備商如天然氣發動機製造、車用氣瓶製造等也將受益,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濰柴動力、中集安瑞科(H股)、富瑞特裝、藍科高新等。

  但對於上游企業而言,氣價下調無疑將大大挫傷其上游開採利潤,尤其是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

  「目前油氣價格都低,上游承受的壓力比較大。但對國家層面而言,對民眾而言,創造了福利,可以說上游是一種『政策性虧損』。」羅佐縣表示,「如果油氣價格持續低迷,對於下游的石油化工、天然氣加工利用等是利好,有利於一體化石油公司平衡收益。」

  漸進推進市場化

  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從2011年「兩廣」試點開始,2013年正式啟動,經過2013、2014年兩次存量氣上調,今年4月增量氣下調,實現了天然氣存量氣和增量氣的價格並軌,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在2015年2月初調價方案公布時指出,天然氣價改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下一階段的目標是總結放開直供氣價格的經驗,繼續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在2015年全面建立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同時完善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合理制定管道運輸價格。

  一位石油行業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目前實行的天然氣定價機制是在高油價時期制定的,已不適應當前油氣價格的調整速度和幅度。低油價時代,首先需要對現行天然氣定價機制進行調整。

  陳芸穎認為,若要對現行定價機制進行修改,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向:一是可以考慮縮短調價周期,但同時也要兼顧調價成本;二是是否可以考慮調整替代能源的替代係數(目前是85%);三是參考的替代能源(目前是燃料油和LPG)是否可以考慮調整。同時,考慮到定價機制的其他方面,例如,解決居民用氣價格與門站價格之間倒掛的問題,消除居民用氣與工業、熱力用氣的交叉補貼現象,使得工業氣定價趨於合理化;完善季節性差價、峰谷差價、可中斷氣及儲氣價實施辦法。

  不過,通過定價機制測算參考門站價格,仍然不能有效反映天然氣的供需關係。天然氣價格的真正市場化,最終應交由市場供需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7月,由「三大油」、多家城燃公司等共同出資組建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試運行。目前,中心投入試運行的主要有管道天然氣(PNG)和液化天然氣(LNG)兩個現貨交易品種,未來還將推出LNG接收站接轉能力品種的交易。

  該交易中心成立的目的在於,一方面實現價格發現功能,通過市場供需關係確定國內天然氣價格,另一方面幫助中國增強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中的話語權,希冀在未來建成與美國Henry Hub天然氣交易中心、英國天然氣國家平衡點(NBP)並駕齊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地區天然氣和石油交易中心。

  「天然氣市場化,一看決心,二看方式。需要上中下游統籌協調,以及改變行業參與者的思考方式、行為習慣等。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時間。」陳芸穎稱。

更多天然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然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