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首次下調玉米臨儲收購價格,下調幅度達10%,但臨儲玉米收購量繼續大幅增加。截至今年3月20日,東北地區臨儲玉米收購總量已達10008萬噸,遠遠超過去年該地區全年的收購總量。
在截至3月20日的一周時間內,東北三省一區臨儲玉米收購量為292萬噸,收購進度仍然保持高速態勢。玉米臨儲收購量累計已達2.5億噸,超過玉米歷史最高產量2015年一年的產量(2015年全國玉米產量22458萬噸)。因此,加大玉米收儲政策調整力度,加快玉米去庫存已刻不容緩。實際上,有關玉米政策調整的各種傳言也不絕於耳。
目前春分已過,春管、春耕、春種逐漸進入繁忙季節。東北等玉米主產區的農戶也在焦急地等待新一年度玉米政策的出台,以決定種不種玉米以及種多少玉米。所幸沒有等得太久,玉米新政策已逐步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在發改委媒體通氣會上表示,2016年,在東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1·稻穀生產可能會受刺激
從去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的「十三五」規劃方案中提出要調減玉米產量以來,玉米去庫存已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由於國內玉米庫存嚴重積壓,供求矛盾異常突出。為此,國家將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兩種手段來化解高庫存。一方面從規劃上入手,提出今年在東北地區要調減1000萬畝玉米,到2020年要在鐮刀彎地區調減玉米種植面積5000萬畝。另一方面,在東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使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同時,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產者,以保持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
當前玉米實行市場化收購,將造成玉米價格進一步下降,降低農戶種植的積極性。2015年臨儲玉米收購價較上年下調10%左右,農戶種植玉米的收益也將隨之大幅下降。按照1億噸的臨儲收購量計算,東三省和內蒙古的玉米種植戶將因此減收200億元以上。新政策將使玉米價格更多地由市場形成。2015年臨儲價格下調後,玉米價格就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但國內外價差仍高達每噸600多元。
同時,大麥、高粱等玉米替代品進口數量激增,對玉米市場形成較大衝擊。從當前國內供求關係和國際玉米市場形勢來看,預計未來玉米價格仍將下行。雖然國家會給予玉米生產者相應的糧食種植補貼來保證農戶的種植收益,但玉米種植收益下降將不可避免,且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加。
與玉米政策大幅調整相反,為確保口糧絕對安全,今年小麥及稻穀的最低收購價基本維持不變,只有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每百斤下調2元。由於有政策托底,因此,稻穀種植效益更為穩定,與其他糧食品種相比也相對較好。在沒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部分農戶尤其是東北地區適宜種植水稻地區的農戶可能會更多地「旱改水」,減少玉米種植面積,而改種水稻。
今年農業部提出要調減玉米面積1000萬畝。而黑龍江省也提出今年要減少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遼寧省則提出要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0萬畝。在政策以及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預計今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將減少1000萬畝以上,甚至可能超過2000萬畝。
調減下來的玉米面積自然不可能都種水稻,但如果有二成的面積改種水稻,那麼水稻的種植面積就將增加幾百萬畝。據了解,東北部分農戶將旱改水的熱情偏高,其中黑龍江東南部,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雙鴨山等地表現較為明顯,受此影響,東北 2016年水田承包地租較往年略有上漲,而旱地承包地租則有所下降。
因此,只要年景正常,今年水稻繼續增產的可能性仍較大。在當前稻穀供應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稻穀繼續增產無疑將加劇其供應壓力,也無助於稻米供給側的改革。
2·玉米替代稻穀作用將增
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在目前的供求關係下,玉米市場重心下移是大機率事件。實際上,玉米市場從去年臨儲價格首次下調時就開始大幅下跌,由此導致稻穀與玉米的比價迅速增大。以早秈稻穀為例,2004年前後,早秈稻穀與玉米的比價基本處於1∶1左右;2009年兩者的政策性收購價格比為1∶1.2,隨著稻穀及玉米政策性收購價格不斷上調,兩者的比價也逐步擴大到2015年的1∶1.35,但這並不是終點。
目前國際玉米價格在1000元/噸左右,到港完稅價在1400元/噸左右。在市場化條件下,玉米價格很可能將回落到1400~1600元/噸。照此測算,早秈稻托市價格與玉米臨儲價格的比價將擴大至1.7∶1以上。
因此,隨著玉米價格大幅下調,稻穀、小麥等將逐漸顯得比較貴,市場競爭力下降將不可避免。無論是工業用糧,還是飼料用糧,玉米的替代作用都將增強。相對的,稻穀的需求也將因此而減少。在稻穀面臨繼續增產的情況下,稻米需求的萎縮將會使稻穀年度結餘繼續增加。
目前國際玉米價格在1000元/噸左右,到港完稅價在1400元/噸左右。在市場化條件下,玉米價格很可能將回落到1400~1600元/噸。照此測算,早秈稻托市價格與玉米臨儲價格的比價將擴大至1.7∶1以上。
因此,隨著玉米價格大幅下調,稻穀、小麥等將逐漸顯得比較貴,市場競爭力下降將不可避免。無論是工業用糧,還是飼料用糧,玉米的替代作用都將增強。相對的,稻穀的需求也將因此而減少。在稻穀面臨繼續增產的情況下,稻米需求的萎縮將會使稻穀年度結餘繼續增加。
3·大米副產品價格承壓走低
大米副產品主要有碎米、米皮糠及礱糠等,主要用作飼料,少部分作為工業用糧。受玉米價格下跌影響,大米和小麥的副產品價格也是跌跌不休,在去年9月份就曾跟隨玉米臨儲收購價格大幅下調。
其中,南方油糠價格由去年8月底的0.94~1.06元/斤暴跌至10月份的 0.70~0.85元/斤,跌幅達20%左右;碎米價格下跌0.10~0.20元/斤;稻殼價格下跌0.02~0.05元/斤。此後雖有反彈,但反彈的時間及空間均十分有限,下行趨勢難改。廣西柳州市1月底油糠0.7元/斤、礱糠0.3元/斤、三七混合糠0.52元/斤,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41.67%、 14.29%、20%。
事實上,不僅是大米副產品價格下跌,麩皮等小麥副產品的價格也在快速下降,且創下10年來的新低。隨著玉米價格進一步走低,大米副產品價格仍將下探。副產品價格暴跌使得原本利潤微薄的米廠處境更加艱難。
雖然大米需求疲軟,但稻穀價格堅挺和副產品價格下跌,使得米廠無力下調大米價格,營銷難度加大。
其中,南方油糠價格由去年8月底的0.94~1.06元/斤暴跌至10月份的 0.70~0.85元/斤,跌幅達20%左右;碎米價格下跌0.10~0.20元/斤;稻殼價格下跌0.02~0.05元/斤。此後雖有反彈,但反彈的時間及空間均十分有限,下行趨勢難改。廣西柳州市1月底油糠0.7元/斤、礱糠0.3元/斤、三七混合糠0.52元/斤,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41.67%、 14.29%、20%。
事實上,不僅是大米副產品價格下跌,麩皮等小麥副產品的價格也在快速下降,且創下10年來的新低。隨著玉米價格進一步走低,大米副產品價格仍將下探。副產品價格暴跌使得原本利潤微薄的米廠處境更加艱難。
雖然大米需求疲軟,但稻穀價格堅挺和副產品價格下跌,使得米廠無力下調大米價格,營銷難度加大。
4·稻穀臨儲庫存或將增加
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由於庫存龐大,國家對玉米政策進行了大調整,玉米價格因而將出現較大幅度下調。作為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的稻穀同樣庫存龐大,供過於求。雖然國家對作為口糧的稻米、小麥要確保絕對安全,但隨著玉米重心不斷向下,稻穀與玉米的比價不斷拉大,稻米市場向下的壓力也將不斷增強。儘管有最低收購價托底,但後期政策調整風險也在增大。
在玉米取消臨儲政策後,下一步改革很可能將會聚焦於小麥、稻穀。
在龐大的庫存壓力下,稻米市場主體信心不足,經營者存糧意願更低。在國內稻穀生產看好、稻米需求持續萎縮、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預計稻穀集中上市期間供應壓力將更為突出,今年臨儲庫存仍有可能繼續創造歷史紀錄。
在玉米取消臨儲政策後,下一步改革很可能將會聚焦於小麥、稻穀。
在龐大的庫存壓力下,稻米市場主體信心不足,經營者存糧意願更低。在國內稻穀生產看好、稻米需求持續萎縮、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預計稻穀集中上市期間供應壓力將更為突出,今年臨儲庫存仍有可能繼續創造歷史紀錄。
更多相關農業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農業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