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酒業協會定製酒聯盟成立大會在瀘州召開,多位專家代表、廠商負責人出席,探討定製酒的發展未來;在6月22日舉行的五糧液股東大會上,記者了解到,五糧液低度產品在2016年上半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和喜愛……發力定製酒,提供更高的個性化需求;降低度數,吸引更多消費增量,這些看似「非主流」的產品或許正在成為白酒消費的下一個風口。
定製酒漸受追捧低度酒銷售增速明顯
隨著白酒消費市場的日趨成熟,靠一款暢銷產品打天下的時代已然過去,提供定製化的酒品服務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記者了解到,每年各大知名酒企都會推出例如「生肖酒」「封壇酒」「紀念酒」「收藏酒」等種類繁多的產品,由於其稀缺性與獨特性,通常一面市就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自2001年試水定製酒開始,我們每年都會定製幾十個產品,並於2014年成立了專門的定製酒公司,2015年已經定製了100款產品,實現的銷售額為3.1億元。」茅台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透露。此外,針對線上年輕消費者,有不少酒企也打起了網絡定製牌,其中,瀘州老窖在2014年與酒仙網合作,推出了網絡產品「三人炫」,創造了48小時40噸、84天100萬瓶的銷售業績;2015年,「三人炫」一年賣出300萬瓶,銷售額超過2億元,單月復購率高達98%;今年,「三人炫」再次發力,將在品牌傳播和營銷方面推出大動作,還會加入限量版、跨品牌聯合、圈子營銷、全新的互動方式……
另一方面,除了拓展出廣闊市場的定製酒,低度白酒市場也逐漸得到行業內人士的關注。記者從宜賓五糧液股東大會上了解到,五糧液35度、39度和42度的低度系列產品目前業績增長非常迅速,市場接受度超過預期。劍南春除了52度外,還有低度的46度和38度;國窖1573也推出了38度產品。此外,由四川日報發起的「全國百萬讀者酒類消費大數據調查」中,近55%的讀者認為白酒的主流度數不應當固定為52度;而在對「購買白酒時,您一般選擇多少度」的問題上,選擇40度以下的消費者占據了近4成,其中有29.06%的消費者偏向於選擇21—40度白酒,甚至有11.97%的消費者偏向選擇10度以下的白酒。由此可見,消費者對白酒降度的需求是明顯的,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各大酒廠低度產品業績上升的原因。
革新產品尋增量酒企主動引導消費轉型
事實上,無論定製化的嘗試還是低度化的拓展,都表明了白酒企業尋求增量的決心,在主流產品趨於穩定的當下,「非主流」產品成為企業發展的又一動力,以低度酒為例,這個在過去僅僅是小眾市場的產品,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對此,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表示:「國家相關部門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白酒從高度向低度轉變是未來發展趨勢』這一觀點,這不僅適應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也利於與國際接軌。」記者了解到,以伏特加、威士忌為例,酒精度普遍在40度左右,而國內白酒則普遍在52度左右,名酒降度或許成為打入國際市場的關鍵。
「其實不僅是定製酒、低度酒,還有很多品牌開始拓展健康酒、勾兌酒。」業內人士白晨告訴記者,「這種變化在今年尤其明顯,各家酒企都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向,酒吧白酒,兌果汁白酒……這些從前想都不敢想的產品就這麼出現了,而隨著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酒企的這些『非主流』產品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
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白酒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白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白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