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年的申請,韓國著名美食參雞湯終於在今年6月底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兩個月過去了,其在華銷量遠不如預期。韓國《中央日報》25日稱,有專家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市場調研等準備工作做得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報導稱,6月29日首批20噸參雞湯產品裝船進入中國市場後,截至本月20日,累計出口量共61噸,出口貿易額僅25萬美元。報導稱,參雞湯作為傳統食品和重要的文化載體,韓國政府和廠商此前自信地認為參雞湯能在中國市場暢銷,甚至掀起一股食品界的「韓流」熱潮,因為中國人喜歡高麗人參,而且相關產品通過電視劇等渠道應該得到了很好宣傳。但現在的成績單僅25萬美元,韓國業界普遍表示「遠不如預期」。此前有報導稱,韓國參雞湯2016年對華出口目標是300萬美元,2017年是1500萬美元。
《中央日報》稱,韓國首爾大學農業經濟社會系教授金韓鎬(音)認為,參雞湯之所以在華遇冷,是因為準備工作不充分,未考慮到中國人的口味和飲食習慣。比如,在韓國本土銷售的參雞湯(800克)中的人參含量為6-10克,但銷往中國的人參含量僅3克,中國消費者無法品出參雞湯的美味。另外,中國人不信任袋裝食品,以及喜歡大塊雞肉也是需要應對的重要問題。據了解,出口至中國的參雞湯產品,是把一份參雞湯裝到鋁袋中進行真空包裝,消費者食用時連湯帶雞加熱即可。
韓國參雞湯近年來的出口成績不佳。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2011年參雞湯出口量達到峰值,總計2888噸,貿易額達1466萬美元。之後,其貿易額一路下滑,2014年僅為頂峰時期的一半。此前,韓國參雞湯最大的海外市場是日本,占其70%的出口量。
《中央日報》稱,除了參雞湯,在華遇冷的還有韓國大米和泡菜。韓國大米允許出口中國已過去6個月,但出口總量是237噸,與年初制定的2000噸/年目標相去甚遠。另外,去年12月,韓國泡菜時隔5年重新回到中國市場,但上半年的出口額只有9萬美元,尚未達到韓國農食品部此前定下的100萬美元目標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