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鋼鐵產業正醞釀一次大的變局。爭論許久的城市鋼廠——山東鋼鐵集團(以下簡稱「山鋼」)旗下濟鋼的去留問題開始逐漸清晰。經多方證實,山鋼針對濟鋼向海濱城市日照產能調整已形成了一套具體方案,上報至山東省委省政府,只等山東省委常委會最後審議即可實施。
與此同時,山鋼旗下濟鋼各公司已開始第一批集體報名,準備向正在建設中的山鋼日照鋼鐵公司大批遷移。山東鋼鐵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調整即將展開。
遷移
近日,山鋼集團濟鋼分公司的張軍(應訪者要求,系化名)考慮再三後,還是在一份報名表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當把這張表格上交時,他的內心有說不出的複雜。
張軍從外地遷居於此,在濟鋼從事煉鋼十多年,早已在濟南娶妻生子、安家置業。可如今,他將手裡的報名表格上交後,或許明年上半年就要離開濟鋼,到數百公里以外的山鋼日照鋼鐵公司異地就業。
從2016年8月16日,山鋼在旗下山鋼股份濟南分公司、濟鋼集團、萊蕪分公司、萊鋼集團內組織了第一批大範圍的報名申請。隨著精品鋼鐵基地建設進程的推進,山鋼日照鋼鐵公司所需工人的數量急劇增長。
此次報名將為山鋼日照公司抽調操作崗位人員2673人,其中以濟南地區為主,共分配指標1873人。此次報名後尚須經過審核、編組、抽籤、面試,最終確定人員名單。抽調人員將與山鋼日照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分批安排到崗。
讓濟鋼數萬在崗職工感到不安的是,這並非是一個無關痛癢的選擇。在單位領導進行動員時,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未來濟鋼廠區內不再保留任何鋼鐵產能。這意味著,如果拒絕報名前往日照鋼廠,留守的煉鋼工人將會失去現有崗位。
好消息則是,為了動員濟鋼職工報名,如果職工通過報名後的面試即可獲得集團與分廠發放的三千元現金獎勵。
張軍一度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留下來能與家人在一起,但濟鋼產能搬遷後,就不會再有熟悉的崗位進行安置,四十歲再去改行難度極大;改聘日照公司,能夠繼續現有的工作,但勢必要與家人兩地分居。
張軍的糾結代表了相當一批濟鋼職工的心態。一位山鋼集團人士坦言,「萊鋼職工報名的積極性普遍高於濟鋼。因為從山東省會遷往三線城市並非人人自願,而萊鋼所處的萊蕪是山區,動遷的難度也要小得多。」
一家人權衡再三,為了生計張軍最終還是填報了「軋鋼」的崗位,惴惴不安地將報名表交了上去。張軍仍舊有些擔心,自己能否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未來就業待遇如何,多長時間能回家團聚一次,家人能否適應這種變化……未來充滿了未知數。
山鋼日照公司人力部的一位人士表示,按照建設規劃,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第一批將於2017年8月投產。投產前第一批報名人員應該全部到崗,適應新崗位、安裝調試設備,對於到崗分流人員每月將有千元左右的租房補貼。
根據初步統計,第一批山鋼下屬四家公司報名共計3900多名。隨著日照公司建設進程和濟鋼搬遷的推進,未來山鋼內部將會開展多輪次向日照公司進行的人員分流。
與此同時,山鋼集團也在緊鑼密鼓地為濟鋼產能調整進行著各項籌備。此前,濟鋼在山東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規劃中一直只是淘汰落後產能,並無搬遷動議。
前期,山鋼集團管理層已赴首鋼等國內多個鋼廠學習產能搬遷的經驗,並已初步擬定出涉及產能調整的多個工作小組成員名單。為確保日照項目的投產運營,2016年7月山鋼已優先確定將山鋼股份濟南分公司的4300mm寬厚板生產線及210噸轉爐煉鋼系統向日照整體搬遷。
山鋼一位內部人士介紹道,集團與山東省國資委等部門經過多次修改、完善,針對濟鋼形成了一套產能調整方案,已上報至山東省委省政府,只等省委常委會進行最後的審議。根據上報的方案,未來濟鋼將只保留城市服務、商貿等業務板塊,不再保留任何鋼鐵的產能。
變局
眼下,像張軍這樣千千萬萬的職工正面臨一場異地就業的大遷徙,存續半個多世紀的濟鋼即將迎來一次產能的大調整,整個山東鋼鐵產業格局也將發生重大的突變。當初,或許誰也無法預料到,這一切的關鍵變量卻是因環保的重壓。
早在5年前,山東就成為全國唯一的鋼鐵產業改革試點省份,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產業結構調整,用精品鋼取代落後產能。為此,山東省規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鋼鐵項目——兩千萬噸日照精品鋼鐵基地。
該項目的上馬有一個前提:整個山東將騰出兩千萬噸落後產能,其中濟鋼就從一千多萬噸壓至560萬噸,保證山東鋼鐵總量不變。可從2012年以來,全球鋼鐵價格暴跌,市場一片蕭條,山鋼日照精品鋼鐵基地的建設也是一拖再拖。
直到2015年底,在環保重壓、一片霧霾中,濟南上至市長、下至百姓紛紛呼籲,將存在半個世紀的污染大戶——濟鋼遷出濟南。由此,萬千職工、濟鋼集團,乃至山東鋼鐵產業格局都為之一變,加速向沿海布局。「這對于山鋼長遠的發展來說,是一次機遇。」山鋼集團一位內部人士認為,如今,鋼鐵形勢正處於低谷,此時進行濟鋼產能調整、升級,可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國企改革呼聲高漲,山鋼轉型升級有著政策的大力支持。一旦改革完成、行業好轉,山鋼的發展前景必是一片光明。
一個鋼廠在興建時,往往處於偏遠的郊區,可當城市範圍越來越大、人口數量越來越多時,鋼廠對環境的污染、對資源的占用,日益成為城市發展的障礙。從全國來看,不斷有鋼廠被趕出城市,形成了一股鋼廠搬遷潮。
濟鋼如能順利搬遷日照,山鋼集團就能藉此完成產品結構的升級優化,同時日照有著全國最大的鐵礦石碼頭,能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
目前,濟鋼生產所需要的鐵礦石多從國外進口,產品也需要出口,這種「大進大出」模式運輸成本很高。山東鋼鐵業一位權威人士測算過,濟鋼進口鐵礦石至山東港口,再轉運至內地需100多元,產成品運回港口成本則要翻倍。把產能搬遷到沿海,僅運費一項一年就能省下10多億的利潤。
不過,從短期來看,濟鋼產能的搬遷、山鋼產業升級卻是一件痛苦而棘手的難題。目前,濟鋼現有產能560萬噸,但曾經卻高達一千多萬噸,是在全國鋼廠中排名第六。經過淘汰落後,濟鋼產能減半,但人員、資產、設備等卻仍是國內大型鋼廠的架構。
鋼鐵行業分析師杜秀芝指出,從全國鋼廠搬遷經驗來看,濟鋼向日照轉移存在兩大難題,一是大量的人員需要安置,一是巨額的資金需要投入。
根據統計顯示,濟鋼職工多達5萬餘人,其中退休人員兩萬多人,在職職工三萬人左右。按照2018年達到1000噸鋼/(人年)的目標,日照精品鋼鐵基地兩千萬噸全部建成也只需兩萬名職工。顯然,濟鋼如此多的在職職工不可能盡數隨產能遷移。如何安置職工就業、保證人心穩定,就成為濟鋼搬遷、山鋼轉型升級的首要難題。
目前,山鋼集團已出台了《職工內部退養暫行辦法》,同時也在尋求當地政府的幫助與支持,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安置富餘人員。
而產能搬遷、人員安置以及企業社會職能的移交還須巨額的費用,能否保證資金來源將是山鋼即將面對的另一大難題。
此前,首鋼一位管理層人士對媒體表示,企業大搬遷是首鋼北京地區產能逐年削減,和曹妃甸現代化新廠逐年建設的「此消彼長」。相當於在曹妃甸重建一個「新首鋼」,這一大動作預計將耗資500億元。
如今,在山鋼內外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認為,濟鋼拆遷資金需求約為四百億元左右。如此巨資單靠政府、企業任何一方陷入都難以支付,須多方籌措共同解決。可一旦任何一方資金供給不足或不及時,就會對濟鋼產能調整造成巨大的考驗。
在9月20日山鋼出版的《山東鋼鐵》中顯示,「在闔家團圓的中秋節,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廠前區、冷軋、熱軋、煉鋼、煉鐵、焦化等區域,機器轟鳴,彩旗飄飄,幾千名工程建設者堅守在萬畝工地,快速推進精品基地建設」。
一位山東省政府官員告訴記者,在政府研究濟鋼搬遷時普遍存有一種顧慮,擔心投入巨資搬遷到日照後,在鋼鐵形勢一片低迷下山鋼集團的盈利仍是遙遙無期。
如今,中國大型鋼廠為求扭虧脫困幾乎都在扎堆上馬精品鋼項目,一旦市場飽和、供需逆轉,即使精品鋼也存有價格和利潤暴跌的隱憂。
分析師杜秀芝指出,精品鋼所指的範圍廣,本身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鋼鐵廠生產的產品種類對能否盈利固然重要,但當多數企業都在布局精品鋼時,這一優勢也會隨之喪失。杜秀芝認為,真正能讓一個鋼廠贏得競爭優勢、獲得利潤的關鍵還是在於對企業的管理、對人的管理,這恰恰要靠山鋼正在開展的機制、體制改革來從根本上解決。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2016-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分析及供需格局預測報告》。
更多鋼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鋼鐵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