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在2025年仍將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已成為必然趨勢。2024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7月,生態環境部部長表示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加快將水泥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水泥行業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優先納入。在此背景下,探討水泥行業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及相關制度設計的關鍵維度,對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水泥行業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 據《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提出「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並指出碳達峰後,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制度。水泥行業已進入需求平台(後)期,未來需求將下降,且當前產能嚴重過剩。2023年12月的建築材料行業大會上提出,我國水泥行業提前實現碳達峰已成為現實。因此,水泥行業應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通過限定排放總量與強度,對衝過剩產能,實現降碳目標和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總量控制也是歐盟等成熟碳市場的基本做法,我國大多數傳統產業如鋼鐵、有色、鋁業、造紙業等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水泥行業的試點將為傳統經濟行業實行總量控制探索經驗。
二、水泥行業制度設計應更市場化更有進取心目前納入全國碳排放市場交易的發電行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在碳排放制度設計時求穩是應有之義,且電力需求還在繼續增長,進行總量控制的制度設計有難度。而水泥行業是單純的普通經濟行業,完全遵從市場競爭的原則,市場這一「無形之手」可調節。水泥行業應借鑑發電行業的經驗,但不能全部照搬照套,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創新。水泥行業的碳排放制度設計應更市場化,更具進取心,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三、水泥行業制度設計要與現有政策相銜接納入全國碳市場是促進碳減排的有力政策工具,但錯峰生產、超低排放、產能置換、能耗雙控等也是促進碳減排的政策工具。水泥行業應將碳排放制度設計與現有行業政策相銜接,各種政策共同發力,聯合推進碳減排。任何一項政策沒做好,都可在碳配額分配中進行考核和體現。水泥行業作為傳統產業,面臨化解產能過剩的艱巨任務,通過政策協同,可更好地實現碳減排和行業健康發展。
四、水泥行業制度設計要有利於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水泥行業零排放的綠色溢價較高,沒有良好盈利的行業難以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減碳。水泥市場規模分析提到水泥行業是世界公認的難減排行業,依靠從市場購買碳指標組織生產不現實,長期看還需立足自身減碳。只有實現行業健康發展,才能持續推進減碳事業。8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在水泥行業去產能、削減實際供給缺乏有效方案之前,避免惡性競爭、通過錯峰生產降本增效、產能置換、維護行業健康生態等共識,是目前水泥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多元途徑。加快供需關係修復和行業利潤率修復的速度,才是主管部門和行業企業所期望的,行業才能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2023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出台了《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全國碳市場實現碳交易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性政策工具,在其制度設計中考慮錯峰生產的因素,才能真正樹立「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價值導向,激勵低碳行為。
五、水泥行業要使碳市場交易有活躍度維持「緊平衡」狀態從全國碳市場存在的問題看,目前我國的碳市場採用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碳配額,暫未設定總排放量上限導致碳配額相對寬鬆。控排企業獲得充足免費配額後,無需通過「配額交易」等二級市場行為履約,企業自主交易意願不強,導致碳市場配額價格較低,碳價無法準確反映真正的減排成本和長期供需關係。從推動我國碳市場與國際碳市場接軌的角度看,為提高我國在全球碳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和競爭力,應加強我國碳市場政策與國際碳市場政策之間的協調和銜接,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碳市場標準,提升我國在全球碳市場中的認可度和可信度,推動我國碳價與國際碳價接軌。要使碳市場有一定活躍度,就要有「稀缺性」,有需求,才有市場價格。水泥行業應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精神,把穩工作節奏,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係,科學調整優化政策舉措。建議初期碳配額分配實行「緊平衡」的方式,即配額略有不足,以促進市場活躍度。
六、水泥行業制度設計要有利於提高創新能力水泥行業要實現深度減碳並最終實現碳中和,需要技術、管理、社會、商業模式的諸多創新。創新有投入和風險,水泥行業要進行重大創新,會有重大投入與風險。因此,減碳制度設計要鼓勵創新,制定和實施有效措施。水泥行業的碳排放制度設計要在借鑑發電行業好做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如歐盟第三階段成功創建了「新進入者儲備300」計劃,預留3億噸排放配額,用於資助創新、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碳捕獲和儲存技術,這對創新的低碳能源示範項目以及全球CCUS發展至關重要。水泥行業應借鑑此類創新機制,推動自身創新發展。
七、水泥行業制度設計要有包容性便於全面推廣水泥行業的制度設計要有包容性,一是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外資合資企業、港澳台企業的包容,讓大家一起參與配額分配設計;二是對不同區域企業的包容;三是對不同水泥品種的包容,尤其對生產特種水泥要包容,對生產低碳水泥更要鼓勵;四是對與現有行業政策相銜接的包容。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政策、產能減量置換、節能減排環保政策是三項基本且關鍵的產業政策,這些政策為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過剩、促進價格向價值回歸、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即便將來推行碳排放雙控,這些政策仍不能全部替代,仍將對行業健康發展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將與「雙碳」目標新形勢下的碳市場等手段一起,聯合發力推動水泥行業向低碳乃至碳中和轉型。
綜上所述,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在制定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及相關制度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水泥行業的特點,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使制度設計更市場化、更具進取心,與現有政策相銜接,有利於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使碳市場交易有活躍度,維持「緊平衡」狀態,鼓勵創新,提高創新能力,並具有包容性,便於全面推廣。通過這些措施,水泥行業將在實現碳減排目標的同時,實現健康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更多水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