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起,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我國東南沿海時速200~250公里的動車組高鐵(D字頭)列車部分車票將調整。東南沿海高鐵是由上海至杭州、杭州至寧波、寧波至深圳三段組成,其中滬杭段全長159公里,杭甬段全長155公里,甬深段全長1309公里。滬杭、杭甬段時速300公里高鐵動車組票價不在調整範圍。
為什麼這麼調價呢?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此次東南沿海高鐵調價,執行票價是根據各車次的客流狀況,呈現差異化、有漲有降。
依舊以深圳北至潮汕的高鐵為例,漲幅最高的D3108次,是早上8點11分開車,10點29分到潮汕,終點站是上海,黃金班次,目前上座率最高。降價最多的D7406次,是早上7點11分開車的早班車,9點23分到達終點站潮汕,也是為兩地通達專門開通的短途直達車,但上座率較低。
調價後,價格成為調節客流的槓桿,對於價格比較敏感但時間冗餘較大的旅客,就可以避開尖峰時段,選擇短途直達車,出行成本反而更低了。而對於出行時間更在意的旅客,就得多掏點錢了。這樣的調節,也有利於高鐵將短途客流從長途客車中剝離,提高長途高鐵的座位使用率,最終增加運輸收入。
實際上,這樣的價格調節與航空類似。此前鐵路票價全部「一刀切」,無論黃金周、周末還是平時,無論早晚,只要是同樣的旅程、同樣的席別,只有普速、D字頭和G字頭三種價格。這次對部分高鐵票價進行優化調整後,同一天的同段旅程的高鐵車次就可能出現多檔價格,旅客不妨像選購機票一樣,認真比對後選出自己最心儀的車次。
2017-2022年中國高鐵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調整東南沿海部分線路價格,或許只是鐵總改善經營、提高服務質量的一小步,卻也是整個鐵路系統邁向市場化的一大步。實際上,近年來鐵路市場化改革頻頻被提及,主要工作也取得了相應進展。從貨運價格來看,運價已進入市場化浮動時代,而東南沿海高鐵的部分車票調價也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未來我國高鐵客運票價也有望實現動態調整」,趙堅表示,例如上座率較高的主要線路價格上調、上座率較低的支線線路價格下降,甚至可以向機票價格模式看齊,每一天不同時段的價格也不同。
此外,頗受關注的鐵總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將是2017年鐵路市場化改革極有可能實現重點突破的領域。據了解,作為國內最大的央企之一,鐵總總資產將近6萬億元,但在初步實現政企分開後的改革步伐始終較小。針對這一情況,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鐵路領域的混改今年要邁出實質性步伐,隨後召開的鐵總2017年工作會議也將今年的工作重點落在了推進鐵路資產資本化經營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
「總體而言,目前鐵總的經營狀況距離混改所需條件差距仍較大」,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鐵總混改應該「三步走」,第一步是實現政企分開,這已經在2013年率先落地;第二步則是路局分開,即實現鐵總與下轄地方跌路局分開運營,改變以往的垂直管理模式,讓全國18個地方鐵路局以及300餘鐵路公司真正實現企業化,更加貼近市場;最後一步是路網分開,將國家鐵路路網基礎設施建設與鐵路客貨運輸運營分離開,前者繼續由國家掌控,後者包含的客運、貨運等業務可完全交由各地鐵路公司經營。
李錦總結稱,簡單來說,鐵總只有先實現公司制,才能逐步轉向股份制,才有醞釀混改的溫床,但截至目前,公司制的跨越尚未完成,而這也將是今年鐵總推進混改的核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