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掀上市潮 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落地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掀上市潮 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落地

2018-01-01 09:43:5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8年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而言,是「穩中求進」的一年,網際網路金融連續五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金融「嚴監管」的發展態勢愈發明顯,對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整治力度加大,相應的監管條例和細則也悉數落地,為淨化金融環境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掀上市潮

  2017年下半年,也曾有一波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上市潮。當時,趣店、融360、拍拍貸、樂信等公司分別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對於此次上市熱潮出現的原因,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在經歷了2017年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境外上市的小高峰後,之前想上市但處於觀望狀態的互金公司對資本市場的情況有了一定了解,借鑑前者的經驗,後者在上市操作上或將更成熟。

  具體來看,在今年擬上市的幾家公司中,赴港上市的維信金科、匯付天下、51信用卡和天逸金融涉及了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信用卡管理和網際網路保理業務,除維信金科外,其他3家公司的盈利情況良好。赴美上市的愛鴻森和點牛金融則更多的是出於對政策環境的考量。

  當下正值網貸平台備案關鍵時刻,備案會給互金公司的上市之路帶來什麼影響?張葉霞認為,總體來說對互金公司的上市影響不大,但對上市後的市場表現影響較大。

  2018-2023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從目前已上市的幾家互金公司的股價走勢來看,市場似乎並不十分看好。特別是在現金貸監管政策逐步落地的情況下,上市的幾家互金公司幾乎都出現了股價大跌的情況,且後續股價也未完全擺脫低迷。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狀態或將持續到2018年備案完全落地。如果目前上市的幾家公司都能順利拿到備案,那麼市場對其最大的顧慮將會有所消減;但若備案不順利的話,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走勢會更嚴峻。

  張葉霞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批量進入資本市場是對互金行業發展的一種認可,也有益於互金企業更好地融資、拓展業務及合規發展。她同時也認為,這種影響並非絕對,未來行業的發展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到合規,進入資本市場才能錦上添花。

  此外,重慶小雨點網貸公司CEO林堅諾表示,國內不少優秀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受限於一些規則體系,以往只能選擇赴境外上市。但從投資邏輯來看,本地的投資者其實最了解本地企業。隨著「四新」企業回歸A股政策逐步落地,不少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也在密切關注,並研究在A股IPO的可能性。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掀上市潮 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落地

  推動科技成果商業化落地

  誠然,技術對金融賦能的力量不可小覷,但用技術來推動金融行業的深入變革也並非輕而易舉。恆昌利通CEO秦洪濤坦言,對新金融業態而言,未來,科技的力量還需進一步挖掘,比如在應用場景上需持續深耕,以此推動最新的科技成果成功商業化落地。

  比如,當前區塊鏈概念的熱度正急劇提升,被認為是有望引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如何應用好區塊鏈這一新科技推動金融業革新,已成為當下業界普遍關注的話題。

  有分析人士表示,區塊鏈和網際網路一樣,也會成為一個底層的基礎設施,但是目前來看,其發展還不成熟。區塊鏈技術最難的還是商業化落地,需要結合具體的產業具體研究和設計,才能推動商業模式的變革。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合伙人胡啟林表示,目前來看,業內比較看好區塊鏈在場景端和應用端方面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區塊鏈帶來的智能合作將替代20年前比較流行於各個行業的EDI(電子數據交換協議);二是供應鏈金融可能將成為數字貨幣之後第二個實現科技成果商業化快速落地的場景。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科技創新以外,組織創新和模式創新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也非常重要。如果只有科技創新,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組織架構體系,如研究院、實驗室等技術孵化器,科技創新成果的落地仍存在一定難度。

更多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