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網絡直播帶貨憑藉其直觀、便捷的優勢迅速崛起,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重要渠道。然而,在這一新興模式蓬勃發展的同時,虛假宣傳、商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市場監管總局與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消費提示,從平台選擇到維權路徑等多方面提出具體建議,引導公眾科學理性消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直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市場監管總局指出,網絡直播帶貨市場存在部分非正規平台以低價誘導交易,但其售後和商品質量難以保證。消費者應優先選擇資質齊全、信譽良好的直播電商平台購物,並主動查看商家證照信息及產品檢測報告,避免因貪圖便利而陷入消費糾紛。
直播帶貨中「全網最低價」「限時秒殺」等營銷話術常引發消費者跟風下單。但部分主播存在誇大宣傳甚至虛構原價的行為,導致實際商品與承諾嚴重不符。消費者需保持清醒認知,通過多方比價、閱讀用戶評價等方式驗證信息真實性,避免被情緒化消費誤導。
針對食品、化妝品、電子產品等高風險品類,市場監管總局特別提醒消費者須提高警惕。購買前應核對商家資質證明及產品質檢報告,並關注平台公示的抽檢結果。對於低價促銷的「網紅爆款」,需謹慎核實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防止因衝動消費造成健康或財產損失。
交易過程中,消費者應留存直播錄播視頻、商品頁面截圖、支付憑證等關鍵證據,並索要正規發票。一旦發生質量問題或服務糾紛,可憑藉這些材料向平台客服投訴或通過全國12315平台進行舉報,確保自身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當遭遇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等問題時,消費者可通過與商家協商、申請平台介入、向監管部門反映等途徑維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直播帶貨中的主播、平台方均需承擔相應責任,消費者應主動運用法律武器,推動問題妥善解決。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直播帶貨模式持續創新,消費者在享受便捷購物的同時,需主動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通過選擇正規渠道、理性判斷信息、保留消費證據等措施,既能降低交易風險,也能為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貢獻力量。市場監管部門與社會各界也應協同發力,共同推動行業規範發展,讓消費者真正實現放心消費、安心維權。
2025年,直播行業在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正經歷從單純追求流量到注重價值創造的深刻轉變。截至2024年底,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突破8.3億,占網民總數的75.2%,主播帳號突破1.8億。2024年7月,網絡主播被正式確定為國家承認的新職業。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優化內容創作與傳播,引導主播正向發展,成為推動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本文將探討直播行業在政策引導、內容創作、主播發展等方面的最新進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直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化和旅遊部堅持監管與培育並重,逐步建立了「直播平台、經紀機構、網絡主播」一體化綜合監管培育體系。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打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空間需要直播平台、經紀機構、網絡主播共同努力。中央網信辦通過技術賦能、內容引領和規範建設,推動行業從「流量增長」向「價值創造」轉變。MCN機構和網絡主播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打造專業化、品質化的內容,持續激發行業活力,釋放行業價值。
過去一年,抖音平台演藝類直播總場次達到1.01億場,相當於每天有27萬場中等規模的演出在抖音直播上演。直播行業已邁入「內容為王」時代,精品化構成了內容生態的根基,專業化則激活了文化傳承的創新動能。2023年4月,在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和抖音直播共同發起「藝播計劃-抖音直播院團專項」,助力專業院團開闢線上舞台。直播行業情況分析顯示截至2025年3月,已有203家國有文藝院團通過藝播計劃入駐抖音平台,平均每天帶來約540場高水平演出直播。通過直播新舞台,院團藝術家收穫新觀眾,迎來新發展,達到了提升自我、吸引觀眾、普及歌劇的多重效果。
專業院團乘上直播東風,有才藝、有想法、堅持內容向善的主播也在自己的直播間裡成為主角。部分主播突破直播間的一方天地,走上更大舞台。在中央民族樂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等國有文藝院團與抖音直播聯合發起的系列活動中,主播們不僅得到院團藝術家的專業指導,還與藝術家們同台共創、共演。同時,院團通過官方合作計劃建立主播選拔體系,與優質主播進行簽約。例如,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聯合抖音直播發起的「百位青年主播扶持計劃」,開通了院團簽約渠道,簽約主播將與院團青年人才組成「百位青年主播團」,共同完成專業演出。
直播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直播行業情況分析預計未來,平台將從共建直播生態、引領內容向好、踐行文化擔當等三個方向持續發力。通過投入更多現金、流量、策劃資源,助力文藝院團提升線上直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平台將繼續推動主播的專業化發展,通過建立主播選拔體系和扶持計劃,吸引更多有才藝、有想法的主播加入,共同推動直播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總結
2025年,直播行業在政策引導、內容創作、主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建立綜合監管培育體系,推動行業從「流量增長」向「價值創造」轉變,直播行業呈現出「內容向好、主播向上、行業向新」的高質量發展特徵。未來,隨著平台的持續投入和主播的專業化發展,直播行業將在文化傳承、社會價值創造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觀眾帶來更多高質量的內容。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7.8%的網民經常觀看在線直播,20.4%的網民偶爾關注在線直播,越來越多網民加入到直播的大潮中。
2016年網民直播關注度
一、泛娛樂獨立平台最為火熱,主播為用戶觀看重要因素
2016年大約一半的用戶是直接通過獨立直播平台接觸直播,但隨著視頻網站、社交平台、門戶網站與直播的強勢連結,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這些平台上分享的連結接觸直播行業。未來獨立直播平台將仍是直播內容的主要分發渠道,但社交、視頻網站會是其很好的流量入口。
2016年直播用戶接觸渠道
1.休閒為主要目,興趣、價值需求逐漸養成
目前用戶觀看直播的主要目的仍是休閒需求,例如放鬆心情或打發時間,但隨著內容質量的不斷上升,用戶對於直播的興趣需求以及價值需求越來越高。近半的直播用戶希望通過直播跟隨潮流或了解自己喜歡的明星、網紅,還有近三分之一的用戶希望可能通過直播獲取知識。未來這兩種需求將快速增長,成為與休閒娛樂並列的主要用戶需求。
2016年用戶對直播需求
通過不同渠道接觸直播的用戶其需求基本都以放鬆心情為主,但其餘需求強度略有不同。根據數據,獨立直播平台與視頻網站直播頻道以休閒為主,興趣、知識為輔,對於陪伴的需求不高;門戶網站直播頻道和社交平台分享除休閒需求外,對於興趣的需求也很大;而受明星直播吸引的用戶則受主播影響較大,會有強烈的興趣需求與陪伴需求,知識需求很低。
2. 泛娛樂類為用戶最愛,獨立直播平台仍為用戶首選
直播用戶比較關注的直播類型可分為五大類:秀場、泛娛樂、遊戲、專業、版權。在用戶首次使用直播時,選擇泛娛樂類型的用戶近半,秀場、專業直播緊隨其後,都占有超過15%的比例;在首次之後,用戶選擇自己喜愛收看的直播類型時,泛娛樂、遊戲類型相比首次有所上漲,專業類直播則明顯下降。可見,現在直播平台的優勢內容仍集中在泛娛樂、遊戲題材上,而專業類直播雖吸引了一批用戶加入直播,但由於內容質量不足,其用戶最終還是會轉移到娛樂內容上。
2016年用戶首次選擇直播類型
2016年用戶喜愛直播類型
根據數據,2016年用戶量超總用戶量5%的App共 5個,包括鬥魚TV、YY直播、花椒直播、映客直播、奇秀直播。除奇秀直播外,其餘4 家皆為獨立直播平台,其中鬥魚TV、YY直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以及龐大的遊戲粉絲基礎;花椒、映客則憑藉明星直播、全民直播以及強大的社交屬性快速積累下較高的用戶規模。對於用戶而言,對於功能的需求比較單一,對於用戶體驗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專精於直播的獨立平台是用戶的首選。身為「近親」的在線視頻與直播的用戶群相似,所以互相轉化的過程會相對順利,愛奇藝旗下奇秀直播的火熱也證明了視頻網站直播也具有加入主流直播App的潛力。
3. 個人魅力為用戶主要關注點
根據數據,約75%的直播用戶擁有自己持續關注的主播,其中個人因素占據主要原因,包括才藝出眾、談吐風趣、親和力強、顏值高等等。出色的顏值、豐富的內涵、獨特的個性是主播發展成網紅和KOL的重要條件。
2016年用戶持續關注主播原因
4. 多為互動形式為新競爭點
在直播初興階段,秀場直播的互動方式只有簡單的留言以及打賞功能,互動手法比較單一,用戶的情緒以及需求難以表達和傳遞。隨著直播平台的發展,出現了彈幕評論、主播關注、直播分享、虛擬物品打賞等多維度互動功能,同時還開發了連麥等新型互動技術。並且直播的互動還傳遞到了平台之外,用戶會在社交網中探討、傳播直播內容,豐富了社交網絡的內容;並有近半直播用戶曾購買過主播推薦的商品,對於電商行業也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2016年用戶使用功能人數占總用戶數比例
5. 打賞能力與收入水平成正比
根據數據,39%的直播用戶曾打賞過主播,其中月收入3000以下的用戶打賞集中在100元以下;月收入3001-5000的用戶打賞集中在500元以下;月收入5001-10000的用戶打賞集中於1000元以下;月收入超過10000的用戶打賞則集中於100-2000元之間,且出現小部分打賞超過5000元的高消費用戶。未來隨著用戶收入的不斷提升以及越來越多的高收入人群加入到直播,其打賞金額必將整體上升。
二、觀看體驗決定廣告接受度,可針對細分垂直人群營銷
直播平台聚集了大量已分類好的用戶流量,營銷自然成為了其最好的流量變現手段。但由於現在大量營銷方式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人們對於廣告十分敏感,約有82%的直播用戶發現過直播平台中植入的廣告,不僅僅對開屏、口播、固定位臵的圖片、動畫廣告感知明確,直播中獨有的彈幕及打賞禮物廣告的敏感度也很高。
2016年直播用戶廣告感知情況
2016年不同類別廣告直播用戶感知度
在五類主要投放廣告方式中,開屏廣告和打賞禮物廣告由於對於觀看直播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用戶的接受度比較高;固定位臵的圖片、動畫廣告由於可以手動關閉或避開,所以用戶的排斥性也不強;口播植入廣告比較影響收看體驗,但大多數主播採用軟植入方式,提高了用戶的可接受程度;評論及彈幕廣告則是最影響直播收看效果和互動效果的,用戶接受度最差。
2016年直播用戶廣告接受度
根據數據,認同廣告的直播用戶占比37.3%,排斥廣告的用戶占比35.5%,認同廣告的用戶略多一些。排斥的原因主要分三類:廣告干擾用戶體驗類各項原因占比均值為31.1%,包括自動彈出、時間太長、無法關閉、阻礙內容連續性、減慢頁面加載速度;反感廣告內容類各項原因占比均值為25.7%,包括內容存在虛假、內容不需要、影響尋找需要內容;廣告安全問題占比23.1%,主要為廣告存在病毒。
2016年直播用戶排斥廣告主要因素
直播平台應針對廣告內容、位臵、播放形式應有更好的創意與製作,在廣告投放的同時不要影響用戶收看直播的體驗,例如虛擬物品廣告就是很好的方式。並且應針對主播風格以及題材內容,個性化選擇廣告內容,並審核廣告內容以及技術上的安全性,做到最高效的垂直人群營銷。
三、年輕化趨勢發展,高收入高學歷用戶漸成主流
1. 趨於年輕化,男性用戶為主
直播行業中男性用戶為65.3%,遠超女性用戶,其原因在於較早興起的秀場與遊戲直播,對於男性用戶的吸引力遠大於女性;25-30歲為直播用戶最密集年齡段,同時35歲以下用戶占比超過75%,其原因在於直播從PC端向移動端發展,年輕人有更多接觸直播的機會,隨著未來直播技術的不斷創新,其用戶年輕化的趨勢也十分明顯。
2016年直播行業用戶性別分布
2016年直播行業用戶年齡分布
2. 用戶集中於東部沿海以及秀場發源地區
直播的發展依賴於網際網路普及程度以及當地經濟能力,東部沿海地區的網際網路普及率相對較高,對於網際網路新產品的接受度比較高,並且經濟實力較強,在物質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其對精神的追求極大,願意付費購買直播內容,例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的TGI指數都遠超100。除經濟發達地區外,以秀場表演聞名的遼寧、陝西也因秀場直播的出現擁有較高的TGI指數。山東、河北、河南人數基數大,直播用戶規模還未飽和,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2016年中國直播用戶Top15地區對應TGI
3. 已婚人士為主體
雙子、處女對直播最熱情跟大眾認知不同,直播中單身群體只占18.4%,已婚群體則高達73.8%。根據數據,無論單身還是情侶,雙子座與處女座皆處於對直播最熱情的前三名。
2016年直播用戶婚戀狀態
4. 用戶層次整體上升,高學歷高收入人群成主流
根據數據,「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75.1%,個人收入「5000元以上」占比77.2%,個人收入「8000元及以上」占比40.2%,企業管理員工占比34%超過了企業普通員占比28.9%。可見隨著直播內容的質量、專業性的提高,平台技術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加入到直播大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