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全國累計生產農藥294.1萬噸,同比下降8.7%。其中,除草劑作為最大類的農藥品類,領跌了產量走勢,為114.8萬噸,同比下降19.5%。下面進行草甘膦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草甘膦行業分析表示,2017年全國累計生產農藥294.1萬噸,同比下降8.7%。這是中國農藥行業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出現產量同比下降的情況。其中,除草劑作為最大類的農藥品類,領跌了產量走勢,為114.8萬噸,同比下降19.5%。
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的低迷之後,2017年我國農藥行業管理監督政策推新、市場供需結構轉變、行業優勢資源整合、環保安監重壓升級,國內市場在這一年表現出較大的起伏變化。在這樣複雜的大環境下,無論是原藥企業還是製劑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機遇也逐漸呈現。
通過對草甘膦行業市場規模分析,草甘膦的需求與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近幾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整體呈平穩增長趨勢,2016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1.9億公頃,同比增長3.0%。草甘膦全球銷售額從2009年的48.5億美元增至2016年56.6億美元,趨勢性增加。
由於百草枯中毒後,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毒藥,對人畜危害非常大。目前百草枯替代品主要有草甘膦和草銨膦等,而草銨膦生產技術難度高,工藝路線比較複雜,國內僅有少數公司能夠規模化生產,總產能遠低於草甘膦,同時草銨膦生產成本高,價格目前是草甘膦的 7 倍左右。短期來看,替代百草枯首選的還是草甘膦,其將有望填補百草枯退出後的市場空缺。
通過對草甘膦行業市場規模分析,生產過程產生污水毒性大。草甘膦合成工藝較為成熟,技術壁壘較小。然而由於草甘膦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具有排放量大、有機物和有機磷濃度高、含鹽量高、難降解化合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為甲醇、甲縮醛、三乙胺、亞磷酸、鹽酸等,較難處理。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陸續出台草甘膦行業的政策措施,部分企業環保壓力大,再加上經營不佳,陸續退出。根據數據,2014 年國內草甘膦產能為 93.6 萬噸/年,2017 年產能下降到 84.0 萬噸/年。行業呈現產能收縮的態勢,並向具有環保優勢的大企業集中。從長期來看,環保越發嚴格,不達標的企業面臨限產、關停,行業供給秩序有望優化。以上便是草甘膦行業市場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草甘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草甘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