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草甘膦年產能為87萬噸,全球占比為77.7%近年來,國內草甘膦開工率降低幅度較明顯,從2011年的近69.3%下滑到2016年的55.5%。下面進行草甘膦行業市場分析。
目前,北京、廣東、山西等地方已經參照中央環保督察,先後啟動省級層面督察,環保督查結果將作為領導幹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據。浙江省明確到2020年,將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生態環境狀況報告制度的全覆蓋;青海省已開展對祁連山(600720)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環保可能影響草甘膦67%的產能。
草甘膦行業分析表示,草甘膦特別是甘氨酸法生產的過程中,三廢產生較多,環保壓力大。我國草甘膦總有效產能約為72.5萬噸,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四川、湖北等省份,產能分布較為集中,其中江蘇17萬噸、四川17萬噸、浙江11.5萬噸和河南3萬噸,占比分別為23%、23%、16%和4%。
通過對草甘膦行業市場分析,草甘膦合成工藝較為成熟,技術壁壘較小。然而由於草甘膦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具有排放量大、有機物和有機磷濃度高、含鹽量高、難降解化合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為甲醇、甲縮醛、三乙胺、亞磷酸、鹽酸等,較難處理。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陸續出台草甘膦行業的政策措施,部分企業環保壓力大,再加上經營不佳,陸續退出。根據數據,2014 年國內草甘膦產能為 93.6 萬噸/年,2017 年產能下降到 84.0 萬噸/年。行業呈現產能收縮的態勢,並向具有環保優勢的大企業集中。從長期來看,環保越發嚴格,不達標的企業面臨限產、關停,行業供給秩序有望優化。
通過對草甘膦行業市場分析,2012年之後,隨著下游庫存消化,環保趨嚴,行業開工不足,供給緊張,草甘膦價格進入震盪上行通道,2013年三季度接近4.5萬元/噸高價。價格上漲,環保執行不力,中小企業復工,行業產能開始擴張,供給過剩,價格震盪回落。2016-2017 年國內進行了四次環保督察,部分草甘膦企業停產、限產,供給階段性減少。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陸續出台草甘膦行業的政策措施,部分企業環保壓力大,再加上經營不佳,陸續退出。根據數據,2014年國內草甘膦產能為93.6萬噸/年,2017年產能下降到84.0萬噸/年。行業呈現產能收縮的態勢,並向具有環保優勢的大企業集中。以上便是草甘膦行業市場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草甘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草甘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