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投資,在我國也稱風險投資,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資金來源。相比於大企業,一般而言中小企業不太可能投入很多資源進行研究和開發。但中小企業可以在其他方面進行創新,例如創建滿足細分市場需求的產品,為新興市場提供改造的產品或者服務,推出新的措施提高某環節的生產效率,或開發新技術以擴大銷售等。由於中小企業的靈活機制和高適應性,它們有豐富的創造力,具備冒險精神,給市場帶來了創新的動力源泉。專業人士認為,保持經濟體裡中小企業的創新網絡非常重要。以下對國外創業投資現狀分析。
最早的創業投資活動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美國與歐洲的一些財團以鐵路、鋼鐵、石油以及玻璃工業為投資對象,進行創業投資。但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創業投資活動,真正創業投資開始於二戰以後。1946年,第一個私人創業投資公司是由J.H.Whitey,初始資本大約1千萬美元。他杜撰了一個新詞叫「Venture Capital」。其後不久,由波士頓的地方官員籌集了一筆足夠的資金成立了「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D, Americ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以便扶植和推進當地企業家的工作。ARD公司在1957年對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mpany)的投資堪稱創業投資的經典之作:最初它對DEC的投資(即種子資金)僅為6萬美元,十幾年後的出售則高達4億美元。
在美國,每年發生的70多萬筆投資交易和560億美元交易額中,天使投資約占300億美元。這其中大約有20億至40億美元的資金被直接投入到種子期和創始期的企業中。每年有50多萬家公司從天使投資人市場獲得資本。
根據美國小企業局比較保守的估計,美國的天使投資人約有25萬人,每個天使投資人平均投資額為80萬美元,每年投資額達到100億至200億美元,投資企業達30000個,天使投資資金總規模約為機構投資的二到五倍,接近非金融企業IP0的籌資總額。天使投資項目總數約為機構投資的20至50倍。
據美國天使投資協會的統計,從1996年開始,由天使投資人投資的創業企業的數量以每年35%的速率增長。從投資總額上講,天使投資已經占到了風險投資總體的40%至50%.
美國的天使投資市場之所以發達,與美國擁有眾多的天使投資人以及崇尚創業的理念息息相關,同時也離不開政策的鼓勵和支持。美國為了支持天使投資,不僅很多州給予天使投資稅收優惠,而且美國聯邦政府的小企業局(SBA)創立了網絡服務中介(ACE-Net),全稱為天使資本電子網絡或天使投資網。1996年10月,美國總統柯林頓正式宣布ACE-Net的成立,重點彌補初創企業在50萬美元至500萬美元的資金缺口。2000年4月,天使資本電子網經過接近四年的運作之後,通過嚴格的認證程序被改造為非牟利機構,大大推動了天使投資的發展。
在歐洲,天使投資人被稱為商業天使或有投資技巧的私人投資者,潛在數量約100萬名,其中12.5萬名較為活躍,每人平均每筆投資額約2.5萬歐元至25萬歐元。英國的商業天使網絡發展較早,影響較大。繼美國聯邦政府倡導建立全國性的天使資本電子網之後,歐洲於1997年也成立了連接歐洲各主要國家和城市商業天使網絡的統一平台———歐洲商業天使網。此外,歐洲還成立了商業天使網絡協會,其使命是協助全歐洲所有潛在的商業天使認識商業天使投資的特點,使之願意成為商業天使,得到商業天使網絡的幫助,從而發現適合投資的企業。
歐洲天使投資的發展主要得益於歐盟及若干歐盟國家對商業天使和各類商業天使網絡作用的重視,政府培育統一的天使資本市場已成為歐洲發展中小企業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目前,歐盟分別實施了兩種資助計劃,一是財政工程行動,旨在與歐洲各國政府對商業天使網絡的結構性資助項目形成聯動;二是為培養企業家精神和企業而設立的跨年度資助計劃。
日本在經歷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迅速發展的繁榮後,90年代後出現了增長停滯的狀況;同時,新創立的中小企業數量也明顯下降,經濟陷入了蕭條。針對這種情況,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和各種私營部門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興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上來,日本媒體當時把這種情況稱為「第三次風險繁榮」。不同於前兩次的是,「第三次風險繁榮」時期大型企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領導者地位開始動搖,中小風險創業企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日本政府在這個時期制定了一系列放寬和鼓勵風險投資的政策,同時,天使投資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日本政府於1997年4月頒布了「天使稅收待遇」條例。條例規定,在企業註冊登記之前投資於該企業的資本,可以延遲三年報稅。經過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天使投資網絡在公共領域和私人投資領域迅速建立,有記錄的天使投資人超過了10萬人,在天使投資人普遍偏好匿名的情形下仍獲得這樣的數據,是相當可觀的。可以說,天使投資促進了日本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其作用不可忽視。
2017-2022年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許多創業投資型企業在創業投資的支持下獲得了生存發展和壯大的機會,同時也和創業投資的投資取向一致。近年來,國外創業投資型企業發展具有以下的特點和趨勢:
1、創業投資企業所在的行業來看,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尤其是對國際網際網路及相關技術的投入比重越來越大,而對傳統行業和比較看好的生命科學方面投入在萎縮,對於這一領域的投資占全部創業投資的比例從1992年的35%下降到了1996年的22%,對老企業的投資不到1%。而1999年僅網際網路有關的項目吸引了320億美元的創業投資,占總投資的2/3。
2、創業投資企業在發展的初期往往有被創業投資家看好的潛在的商業價值。著名的YAHOO公司是華人揚致遠和費羅在讀博士時就根據他們的設想建立一個人工分類搜尋引擎,為網民提供查找信息的機會。當時提供從事分類搜尋引擎服務的公司有很多家,包括(EXCITE)、微軟(MICROSOFT)、美國在線(AOL)以及當時還不很出名的網景(NETSCAPT)等公司。但是這些公司提供的搜尋引擎都是利用計算機來完成,搜索出來的結果很難滿足人們需求。YAHOO正是利用她自身的優勢,吸引了路透社的注意,也吸引了「水杉基金」(Sequoia Capital)注意(水杉是最被矽谷看好的投資基金之一。它曾投資引發個人電腦革命的蘋果電腦公司,創造電視遊樂產業的Atari公司,開發並控制資料庫市場數年之久的「甲骨文公司」(Oracle),以及網絡硬體設備的大戶Cisco系統。這些公司都足可讓水杉對外自傲自誇。)。正是在水杉基金的幫助下。於一九九五年四月,揚致遠成立了他們自己的公司——YAHOO,資產額約四百萬美元。幾年後,YAHOO價值數十億美元,名字響徹全球。
3、創業投資對企業投資周期縮短,創業投資企業的發展速度在加快。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熱潮的出現,創業投資開始大展身手。網際網路及有關的項目吸引創業投資的2/3。而取得風險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上市的平均期限,只有2.2年。
4、從企業獲取創業投資的時期看,在企業創建時期就獲取創業投資的比重在增加,但在企業成長期最容易獲取創業投資。創業投資家雖然不迴避創業投資風險,但是更看重投資回報。因此,除非你從事的企業有很好的創意,否則很難得到創業投資家的青睞。據統計,目前美國創業投資企業雖然在創建初期就得到創業投資資助的比重有所增加,但仍不足6%,比大多數創業企業的第一筆資金都是靠自己籌集,只有企業發展到成長期,創業投資才開始大量進行投資,這一時期的投資一般占風險企業所獲資金的40%左右,在隨後企業進入產品銷售期,這時創業也將大量投入。事實上,創業在成長和產品銷售期是最需要資金支持,創業投資家也是看重了這一點,精心培育,使風險企業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