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不斷催化的前提下,電視也發生著重大的改變。體積、尺寸、功能、類型,設置擺放位置,百年的電視發展史標誌的不只是人類對於顯示技術的提升,更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種改變和進步。
尺寸的發展 永恆的身份象徵
除了現象技術之外,作為為人類提供視覺享受的電子設備,尺寸的主見增大無疑是它發展過程當中的必經之路。從電視最早被組裝成的那天起,它就延續著」大屏「之路開始發展。80年代,人們對於電視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一個大方殼子裡面,那是純顯像管時代,家裡能有一台20寸的顯示器基本是」首長」級別的待遇。太遠的回憶咱們暫且不說(其實小編也很年輕),到了2000年之後,國內家用電視的尺寸都在32寸以上,而從顯像管電視轉到液晶電視,成了這個時代的標準。
近年來,電視真正的尺寸大戰是前兩三年」打響「的。4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逐漸落入萬元,在短短2-3年的時間,55英寸的超大螢幕也逐漸跌入到了如今的不足5000元。技術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逐漸提高了人們能夠接受的螢幕尺寸。大屏,已經不在是人們購買電視的唯一標準。螢幕解析度、色彩顯示技術、是否帶3D,是否帶Android系統等問題逐漸開始影響了消費者的選購。
由於主流電視螢幕尺寸的逐漸增大,我們的電視從原來的臥室也逐漸向客廳轉移。甚至有一些家庭為了滿足看電視的需求,一般客廳會放一個超大的,臥室也會在牆上掛一個40英寸左右的。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讓電視逐漸成為了一種快消品,一家多屏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技術發展太快 老百姓跟不上腳步了
技術的高速發展讓電視的功能也越來越多。記得小編小時候的電視沒有遙控器的,換台是靠轉的。高級一點的會有按鍵。不過相信這些老古董已經早已走出了市場舞台。早在20年前,遙控器似乎就已經成為了標配。
據電視機行業發展前景了解,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電視接口一般都在5種以上,有的大尺寸電視甚至接口能達到10多個。HDMI這類高清接口早在10年前或許還是一個新鮮物,但現在你可以看一下,主流的電視至少會配備三個以上HDMI接口,像USB接口、DP視頻接口、DVI、VGA接口已經成為了最為常見的標配,接個遊戲機、連個電腦,多接口的配置讓你設備切換隻需要通過遙控器,而不是像以前的拔線插線。由於配置實在太齊全,有些電視的接口常年處於閒置狀態。
拼尺寸拼解析度 價格已經不是問題
在液晶時代來臨之際,解析度之戰已經悄然打響。剛看尺寸顯然不能判定一款電視的定位。早期的720P時代的電視已經走下了 舞台。現在液晶電視的最低的解析度也在高清(1920X1080)規格。由於成本的降低,去年4K概念曾經紅極一時,4K電視的解析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840X2160,而50英寸左右的4K電視售價也逐漸跌入5千元以內。再看看我們的電視信號,即使在4K電視如此便宜的情況下,高畫質電視源目前仍然不是很到,更別談4K了。一時間技術已經超越了現實中的實用。或許就是這樣速度不一致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卻出現了用不上的問題。
網絡智能電視 不是那麼易用
網絡發展和信息爆炸時代的來臨讓電視也開始插上了網線。早期配有網卡的電視可以追溯到6年前,但相信知道現在有很多家庭的電視仍然用不上這跟網線,相對來說年輕人會用的多謝,可在中國這個老齡化問題逐漸加重的環境中,相信沒插網線的電視還是居多的。說起網絡電視,智能電視就不得不提。2年前,內置Android系統的」新一代「智能電視可謂火極一時,這很大意義上搶了電視盒的市場份額。不過軟體是否好用、是否易用仍然是個問題。知道今天,雖然帶有系統的智能電視成了很多廠商的主流產品,但易用性還不是很理想,Android系統倒是開源的,可各家做的都不一樣,想要易用,一時間也難了。
3D顯示技術 最標配卻最不常用
最早一批上市的帶有3D功能的電視我們可以追溯到2006年,甭管它是主動式偏振式的還是紅藍眼鏡,3D顯示當時確實在市場上成
為了電視一個不小的賣點,不過即使是裸眼3D電視已經出現的今天,3D的這個概念在接近8年多的發展中仍然不被廣大用戶」買單「。雖然現在很多電視都標配3D功能(無論何種3D方式),但這確實最常見卻最不常用的雞肋功能。或許科技發展太快也不好,弄得消費者都開始」浪費「技術了。
雷射電視——不遠的未來
從顯像管電視到等離子電視,再到今天最為普遍的液晶電視,現象技術的革新推動著我們電視類型的不斷更換,由於成本的顯示和尺寸的限制,目前雷射電視的或許將成為了下一個人們家庭客廳中的新寵。100寸的超大螢幕,全新的顯示技術,在高速革新的技術中,我們的選擇也發生著重大的變化。雖然目前雷射電視的普遍售價都在10萬元左右,但就這個發展速度,小編可以「枉然判定」一下,過不了兩年,雷射電視或許也將成為家庭用戶的主流客廳標配。
更多電視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視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