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0月,動力煤累計產量255818萬噸,同期增加15065萬噸,增幅6.26%。2019年動力煤的產量同比呈現增加,由於持續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下面進行動力煤行業競爭分析。
煤炭行業分析表示,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煤炭消費增速大幅下降。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帶動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增速回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消費比重提高,對煤炭的替代作用逐漸增強。但是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煤炭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在短期內不會有很大的轉變或直接被替代,但是會有影響且面臨挑戰。
中小型煤炭企業普遍採取限產保價,甚至停產的措施應對外部不利環境,導致鐵路裝車和港口的資源供給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炭企業手中。大型煤炭企業為了確保市場份額,讓利不讓市場,雖然也面臨成本倒掛的壓力,但生產和銷售煤炭數量保持增勢,對中小煤炭企業形成生存壓力。隨著大型煤企的產銷量大增,其市場的話語權也隨之增強。
大型煤炭企業具有優先配置鐵路資源的優勢,容易形成一體化產運銷體系,並降低成本,減少營業支出。而中小煤企由於資源有限,融資困難,開始出現資金斷裂的情況,資金壓力是造成中小煤企被兼併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型煤炭企業在政策、資金、管理、銷售等各方面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煤炭供應+運力有保證,加上進口煤補充,下游企業高庫存運營,平滑了季節性消費高峰帶來的儲煤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增速減緩,供強需弱帶動動力煤價格震盪下行,煤價波動幅度縮小,現貨價格步入「綠色區間」。
煤電聯動將由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進口政策收緊預期較高,實際影響有限供應:原煤產量、動力煤供應量快速回升。2020年1月1日起將現行燃煤發電標杆上網電價機制改為「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
基準價按各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杆上網電價確定,浮動範圍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超過15%。具體電價「由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通過協商或競價確定」,且2020年暫不上浮,確保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只降不升。
火電行業產能過剩,電價市場化定價機制將使得火電上網競爭加劇,電價面臨持續走低的壓力。電價與煤價的聯動將由市場供需決定,在煤炭供應持續增加的背景下煤價將承壓。以上便是動力煤行業競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動力煤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動力煤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