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環境污染治理領域中,大氣治理已占據主導地位。大氣治理也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治霾話題成為本屆全國兩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於2015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監管的絕對嚴格成為此法所具備的一個核心要素:不僅污染損害擔責主體更加明確,企業違法成本大幅增加,並增加了直接責任人行政拘留以及追究刑事責任等處罰措施。去年11月,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再次明確提出要著力強化環境監管、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以及強化監管責任追求等問題。
基於我國大氣污染現狀的分析,以及公眾對整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關注,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前景現在可以說是炙手可熱,將是未來數年內我國環保產業中最有前景的子行業之一。下文是對2015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前景分析詳述。
在2015年3月份的兩會上,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兩會上,很多省份也都做出了霧霾治理、環境改善的承諾。
更多最新2015年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前景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中央政府和各級政府的治理承諾,無疑給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方面,大氣污染治理市場空間提升。近年來,隨著霧霾事件的頻發,國家和各地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積極性不斷增加。自2012年《重點區域大氣污染「十二五」規劃》和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台以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聯防治理區域的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了25%、20%和15%左右,空氣品質得到一定改善。預計未來在政府承諾和新環保法的指導下,將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和排放標準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大氣污染治理市場的市場空間也將會隨之提升。
另一方面,政府態度引導投資促進產業發展。從兩會上,中央政府領導多次高頻率提及環保問題看出,中央政府對於環保問題的高度重視,這一態度堅定了社會各界發展環保產業的信心。國家將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大氣污染治理,包括對相關設備改進的投資,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相關標準的提高也將會帶來環保治理設備的研發升級,推動我國自主創新實力,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帶來新的更多的投資機會。
更多大氣污染防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