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發改委先後批覆了包頭、烏魯木齊、廈門等地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總投資規模超千億元。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大發展時期,多地都在積極申報、修改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國家發改委也加快了對城市軌道交通網的批覆進度。在這一場軌道交通的饕餮盛宴下,國內空調廠商也殺進來搶食。美的、格力和海爾為主的國內空調巨頭已經打響軌道交通項目爭奪戰。
格力日前對外宣稱自己是「國內軌道交通最大的供應商」,而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多名相關負責人10月18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我們是根據地道線和站台數量一點點推算出來的,美的在軌道交通的市占率高達46%,這個份額在行業是最高的。」
「競爭當然是非常激烈的,」在談及國產品牌在軌道交通項目的招標競爭時,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技術副總理夏倫熹如是表示。記者了解到,軌道交通領域的中央空調設備國有化率正在不斷提高,這也得益於國家政策的鼓勵。
各行各業搶食萬億交通市場
早在去年9月份,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就曾在公開場合預測,未來中國市場最大的蛋糕不在房地產,而是軌道交通。「中國需要建設的軌道交通系統,遠遠不止6000公里的概念,它的市場價值將按十萬億來計算」。
中國軌道交通協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全國已有39座城市獲批建設地鐵,預計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6000公里左右。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市場。
「國家發改委前幾日批覆的3000億元中國鐵路建設債券中,部分將用於鐵路建設。可以說,軌道交通領域市場潛力巨大,已經成為中央空調目前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中國製冷學會副秘書長荊華乾10月18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空調廠商也加入搶食軌道交通萬億「蛋糕」的行列,美的、格力等廠商紛紛大張旗鼓宣傳其中央空調產品,國內廠商正站在軌道交通的風口上積極角逐。
根據格力方面公布,格力中央空調近日中標一批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其中包括合肥南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滬昆高鐵湘潭北站站前樞紐工程項目、武漢地鐵機場線項目等;海爾也對外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97條,其中海爾中央空調已進駐近50條;美的方面則宣布11台磁懸浮離心機中標深圳地鐵,同時,美的還中標上海地鐵2號線、廣州白雲機場t3航站樓等大型工程項目。
不過,記者注意到,「董明珠自媒體」官方微信公眾號日前表示,「格力已經成為國內軌道交通領域空調設備的最大供應商。」另一方面,美的也多次強調美的中央空調在軌道交通中產品市占率及中標率均位居行業首位。
記者留意到,來自第三方行業統計機構產業在線、艾肯家電網的統計數據顯示,美的中央空調的銷售收入已經超越格力,處在行業首位。
政策助民族空調品牌發力
據產業在線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央空調行業出現整體回暖跡象,中國市場實現銷售額346.76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美的、格力和大金三大品牌位居行業前三,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9.4%、16.3%和11.2%,三者穩穩占據國內中央空調近半壁江山。
「在軌道交通項目中,美的的主要競爭對手仍然是特靈、約克等外資品牌。」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國內市場部部長黃國強告訴記者。
近幾年,國產品牌中央空調產品在國家軌道交通項目中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黃國強告訴記者,一方面,這是因為國產中央空調近幾年在技術上縮小了與外資品牌的差距甚至超越外資品牌;另一方面,這也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
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表示對國產化率達不到70%的軌道交通項目不予審批。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隨後幾年裡國產中央空調始終無法在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突破。
「政策一直在推,但之前實施不徹底,近幾年政府也在加大推進。在同等條件下,民族品牌與外資品牌同等對待,甚至優先民族品牌。」黃國強告訴記者。更多相關行業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軌道交通空調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中國建設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潘雲鋼則指出,從全球市場角度而言,民族品牌中央空調的設計及技術,與外資品牌相比,仍然比較稚嫩。「某種情況上,民族品牌的崛起對外資企業是一種技術倒逼。逼著他們在中國市場投放更強(技術)的產品」。
軌道交通空調行業現狀分析情況如何?不可否認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軌道交通空調的市場需求量也不斷提升。
隨著我國城市邊緣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流通量急劇增加,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傳統的公共運輸工具已經無法滿足城市人群日常出行需求。因此運量大、速度快且污染小的軌道交通成為了各大城市解決交通日益緊張問題的必由之路。
軌道交通已經進入全面提速時代,全國各地都在籌劃高鐵、地鐵、城際軌道等建設工作。城市軌道交通不僅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龐大的建設量也給中央空調設備帶來巨大的需求。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軌道交通空調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顯示,縱觀現下軌道交通空調市場的形勢,國內一線空調品牌紛紛擔起軌道交通中央空調目的重任,不甘落後地以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案在軌道交通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目前,一線空調企業的中央空調市場爭奪戰愈演愈烈,一線空調巨頭紛紛發揮業內龍頭企業的實力,在中央空調的技術研發、設備製造、方案設計等方面大下苦功,不遺餘力地投身於發展我國中央空調行業,力求在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上為分一杯滿滿的羹,這也導致軌道交通領域的市場競爭也趨向激烈。
雖然軌道交通市場份額巨大,但它具有的運輸強度高、人流量大、空氣流動性差的特點,也考驗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中央空調企業。與普通建築需求不同,每一個軌道交通項目都要求企業提供不同的產品解決方案、運營監控系統解決方案、智能化節能解決方案,因此對於企業和產品都具有比較高的要求,這也驅使企業更加注重自身技術和品質,因此也對軌道交通領域的市場競爭起到了良性的作用。
軌道交通投資對GDP拉動作用明顯,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建設軌道交通能改善經濟結構,推動經濟增長。據相關研究表明,每投資1億元的軌道交通項目,可帶動GDP 增長2.63億元,增加800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4季度當季GDP增長下滑至6.6%,國務院通過了2萬億的鐵路投資計劃。2012年3 季度,GDP增長再次出現快速下滑,鑑於當時溫州動車事故的影響尚未完全出清,發改委以密集通過25 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的方式再次加大軌道交通的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手段。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0年期間中國新建鐵路將不低於2.3萬公里,總投資不低於2.8萬億元,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此外,中國各大城市紛紛掀起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預計2016-2020年城軌(不含有軌電車)年均通車裡程900公里、比2015年翻一倍,交付往新開通線路的城軌車輛也將出現顯著高峰,加上既有線路發車密度仍在不斷提升,未來幾年城軌車輛產業鏈將確定性進入爆發期。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作為一項投資巨大的基礎建設項目,一方面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的控制,一方面需要考慮到城市長期規劃和發展的切實需求,往往伴隨著巨大的投資風險。
2017年軌道交通空調行業現狀仍然被看好,主要因為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提速,不過也應該警惕市場中的各種風險。